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理应在气候变化缓解与适应行动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然而,北京市资源禀赋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人口、交通、能源、环境等仍是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在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3E)理论的指导下,对北京市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进行研究,并分析各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北京市制定减排政策,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系统描述1995-2014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现状。通过分析得到,北京市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增长率大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但能源强度持续下降,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碳排放随能源消费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入“十二五”之后逐步下降。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基于VAR模型的“3E”系统动态作用分析。根据模型的构建要求,对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证实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然后构建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三者之间的动态作用。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但作用的方向和大小有所不同。(3)基于广义费雪指数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分别对北京市以及两大碳排放来源—交通运输业和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北京市碳排放增长起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在交通运输方面,经济增长、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和单位交通周转量产值是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增长的正向驱动因素,运输强度是抑制交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于北京市居民生活碳排放,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规模对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增加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结构是抑制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因素。平均消费倾向对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起抑制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没有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会促进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增加。(4)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不同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农业、工业以及包括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在内的其他第三产业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良好,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起初脱钩状态不够理想,后脱钩关系趋于改善。通过对比2005-2009以及2010-2014年两个时期细分行业的脱钩状态得出,大部分行业的脱钩状态都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行业的脱钩状态有所恶化。减排的重点应放在交通运输业等减排潜力较大的部门。(5)对北京市现有的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相对减排指标对减排目标的含义,通过情景分析对节能减排的目标进行解读,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北京市实施碳减排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