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持续地向大气中排放CO2引起的区域空间格局碳收支变化一定程度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探究CO2的收支状况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对于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至关重要。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是伴随着过量的CO2排放,而且社会经济发展诱发的土地利用方式剧烈转变、化石能源消费量剧增、水泥增产和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造成了广东省碳收支系统愈发失衡,区域碳收支严重失调的情况,使广东省碳收支面临着极具严峻的形势。随着国家和省市等各级政府通过“低碳城市”计划,广东省低碳城市建设便提上日程,因此就必须查明导致广东省大气CO2浓度升高的驱动因子(碳源)及其年排放量,确定起固碳作用的生态系统种类及其年的固碳能力和固碳速率。本文尝试从广东省为整体,以各地级市为单位,利用碳收支模型及遥感和GIS手段的支持,通过情景设置对全省及各地级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活动产生的碳收支情况进行估算,探索广东省陆域碳收支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广东省在我国乃至全球碳循环过程机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估算碳排放量及碳汇及增汇潜力,研究结果是广东省甚至我国制定减排政策的重要依据,可为政府决策部门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生态环境建设及城镇化过程提供参考,同时也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经过对广东省陆域碳收支时空格局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省陆域碳排放增量大、增速快,其中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占了陆域碳排放量的90%以上,为增排主体;(2)、广东省各地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出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向粤东西北地区扩散的“中心—边缘”的格局;(3)、广东省各地区碳收支失衡情况严重,固碳能力强的区域与碳排放量大的区域在空间上错位,固碳能力强的区域大多位于北部,东北部山区,而这些地区碳排放量较小;碳排放量大的区域基本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这些地区固碳能力较小。(4)林地固碳是自然植被固碳中最重要,份额最大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