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重“教”还是重“学”的问题,一直是学校道德教育领域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新视角和新出路。人性论、个体道德发生学、教育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是探究性道德学习提出的理论基础;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是探究性道德学习提出的现实基础。人类学习就其内容而言,可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道德学习。道德学习是指个体对道德的接受,即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它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学生的完满德性。人类学习就其方式而言,可分为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事实或材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科学实验等科学研究手段,获得问题的解决,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的过程。而探究性道德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事例研究、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社会调查等方式,对道德知识或道德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道德发展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它力图使学生的道德学习不再是在事不关己的符号中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道德学习成为一种真实具体、可触可感、可理解、可实践的积极主动的活动,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道德生活和德性成长的作用。探究性道德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选择性等几个基本特征。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体验性和激励性。而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