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人类开始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的进程。从此,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建立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有信息意识的人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更加快捷地以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式传播所需要的信息。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社会里国民是否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信息素养的涵义广泛。个人信息素养也包括不同层次。信息素养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合力的结果。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素养的提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信息素养与ICT、信息素养与创新思维培养等。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信息检索课程发展、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等方面。指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二章:总论信息素养的基本理论。介绍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法律,指出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是以信息能力体现的,而信息道德和法律的通晓是信息合法合理运用的根本保证。解释分析了与信息素养关系密切的图书馆素养和计算机素养两个概念。总结了信息素养的三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理论。从信息素养内涵的角度分析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应该遵照信息素养内涵的内容、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第三章:介绍了国际组织的两个关于信息素养的宣言: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了现阶段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在各个方面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包括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大学信息素养教学的评估内容和评估体系和具体的评估方法,以及各个大学的信息素养教学评估项目和标准框架。第四章:调查了国内外30所大学图书馆的网站。通过详细分析各个大学图书馆的网站提供的关于信息素养教学、图书馆服务的资料,总结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我国大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并指出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我国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对策。指出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应该依据信息素养内涵、参照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的要求做出调整。在继续信息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增强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信息道德与法律知识的灌输。强调大学图书馆除了信息素养教育职能,更重要的是信息服务职能。开展信息服务应该成为大学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使大学生更了解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能力,使大学图书馆成为大学生了解各种信息资源的主要选择。提出大学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注重自身在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信息时代的知识领航员,才能担当起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