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西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滇川藏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中。云南省境内的纳西族约占纳西族总人口的90%,而丽江县(今分玉龙县和古城区)又是云南省境内的纳西族最密集的地方,占纳西族总人口的60%以上。丽江县的纳西族在唐初进入这个地区,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精神文明。199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大研古城是我。国纳西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聚居地之一,聚落内涵丰富,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丽江大研古城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线索,利用纳西族和汉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的变迁,从而对大研古城的发展及其反映的社会变化得出一些基本的认识。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是对本文选题的宏观认识和把握,主要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时空界定、选题意义、相关研究的现状述评、研究方法和思路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丽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居住民族。这个部分是后面几章不同时期丽江大研聚落形态讨论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丽江县的地形、水文、气候、动植物、矿产等自然地理情况,其次追溯了这个地区的主要居住民族—纳西族的起源和分布情况。第三部分是唐宋时期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这一部分分为四小节。第一节介绍了这一章中主要使用的研究资料—纳西族东巴经的由来、内容和价值;第二节是唐宋丽江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包括丽江纳西族的统治政权、阶级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三节主要利用东巴经的相关内容复原包括大研在内的丽江地区纳西族聚落的形态,认为唐宋时期丽江纳西族的聚落主要有两种:山寨和村落。两者中山寨的发展水平较高,是主要的聚落形态。村落建于平坝,是奴隶生产生活的地方。第四节是影响这个时期聚落形态发展的原因分析,以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和分裂冲突的社会状况是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是元明时期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为四小节。第一节是元明时期丽江纳西族的发展历史;第二节分析元明时期丽江大研的聚落形态特点。这个时期大研所在的坝区经济发展较快,宋末元初丽江坝的聚落分化为乡村和城镇,大研转化为丽江坝中的城镇,到了明初又成为丽江府治所所在地,开始建设政治统治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但不是文化中心;第三节则是分析影响聚落形态的因素。明代全国各地掀起筑城热潮而丽江府却始终没有城墙,历史文献中有关这个问题的记载较少,因此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本章中专列第四节表述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第五部分是清时期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论述清时期丽江纳西族的社会发展历史;第二节分析清时期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清代大研依然是丽江府治所,聚落形态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化,不仅修筑了丽江府城、府署等统治设施,还兴建了一批文教设施,府城的集市也成为丽江府最繁华的集市,大研成为丽江府真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三节讨论了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改土归流是主要原因。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小结。总而言之,本文讨论的是历史时期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部分,第三、四、五部分依次讨论了唐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丽江大研的聚落形态特点和影响因素,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小结。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二:第一,注意了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进行论述,特别是以唐宋时期为起点,加入了对丽江大研山寨和乡村发展阶段的讨论。既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性,又突出了阶段特点。第二,在汉文历史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利用纳西族的民族典籍复原丽江大研唐宋时期的聚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