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钢轧筝音乐文化考察报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yz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轧筝”原是唐代出现的新型乐器,它虽名为“筝”,实际却是拉弦乐器,后来在整个东亚有广泛的流传,舞钢“轧筝”的存在,证明了古代音乐传播的发展与辉煌。本文正是以“舞钢轧筝”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此为中心,并将其放置在整个东亚音乐的视野中,来进行考察,同时从理论上进入历史视野,采用了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来进行立体的考察。一方面从古代的历史文献出发,考察有关轧筝记载的文字考释,图像特征,音乐功能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出土的文物出发,注重考古报告对轧筝的记载与描述,结合音乐图像学的方法,对舞钢轧筝与山西南北两处的轧筝,以及山东轧筝、福建轧筝、朝鲜日本轧筝进行了比较,确立了舞钢轧筝的归属。此外,结合音乐社会学的考察,笔者梳理了乐人的人口流动带来的乐器变异,考察舞钢轧筝的来源,基本上把轧筝定位于山西南部,确定了舞钢轧筝的物质来源。从历史维度来讲,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检索,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舞钢轧筝的生成和来源,放入整个音乐史的领域,考察了“筝”、“轧筝”名称的来源以及,它们与整个“弓弦乐器”、“弹拨乐器”的关联,来梳理了“轧筝”的名称发展的历史过程。就其形制来讲,本文以音乐图像学、音乐考古学为基本的方法,结合山西等地出土的“轧筝”文物,将其与“舞钢轧筝”进行对比,来寻找舞钢轧筝的归属,同时又将舞钢轧筝与现存的山东、河北、广西、韩国、日本等地的轧筝等相关的近亲乐器进行横向比较,从音乐的乐器形态来定位舞钢轧筝的归属问题。音乐的传承是以乐人为中心的,就音乐学来讲,民族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是研究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理论武器,笔者正是在以音乐学研究为基本的前提下,从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出发,通过社会学和民俗学的方法对河南省舞钢县的轧筝音乐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通过对舞钢轧筝传谱,乐人的演奏进行采访、录制,通过音乐形态的本体,来考察舞钢轧筝的音乐特征与具体属性。就音乐的形态而言,笔者通过对舞钢轧筝的具体考察,笔者分析了它所属的“辕门大调曲子”,其实是河南“大调曲子”的分支,在音乐的形态上、乐器乐人的组合形态上、音乐的曲目内容上,基本上都是与河南省整体的“大调曲子”相重合的。所以笔者认为,舞钢轧筝的声音形态(音乐形态)已经基本脱离了它的来源地山西音乐的影响,主动融入到了河南音乐当中,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异。音乐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要考察音乐文化的文化功能,则必须将音乐放置于整个社会文化之中,考察它的文化功能与意义。笔者正是从音乐的文化功能出发,通过对舞钢轧筝的传承方式、演奏曲目随着时代发展的创新与变化,并回到历史当中,分析了舞钢轧筝的文化功能,它在古代具备着高台说教的教育功能,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融入了新时代的文化特质,实现了文化功能的继承和对新时代讴歌的特点。本文通过历史学、音乐学、文化学的方法来整体定位和研究舞钢轧筝的音乐问题。
其他文献
<正>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中学地处重庆保税区西永微电园腹地,百年老校,青春焕发。近几年,学校潜心内涵发展,实施精品、优质、特色发展战略。开展基于生命教育的校本管理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它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使电力能源最大程度上的利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
历史形塑了我国媒介的政治身份,党性原则的新闻舆论方针决定了党媒必须保持政治身份特质。社会经济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的政治身份逐渐迷失,“新党媒”的建立,是在重塑媒
动画产业已经成为当下的明星产业,美国、日本等动画生产大国藉由优秀的动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并攫取了超额利润。中国的动画产业如何在这样一个已经被高度垄断化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日趋休闲化,休闲体育产业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的产业支柱,而且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休闲体育不断
电网建设项目排序是电网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明确项目的投产及运行时间,在整个规划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电网规划中的投资决策复杂,如今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而且建设项
随着核能的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安全的矛盾逐渐尖锐。通过材料学研究解决核电站运行中带来的放射性废物问题,缓解其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中低放射性废物的水
一、《史记》始于黄帝说一部《史记》从《五帝本纪》开始,首先提到的便是黄帝。就此清代梁玉绳曾设问说:孔子删《书》肇于唐、虞,系《易》起于包、炎。史公作史,每祖述仲尼,则本纪
在《聊斋志异》的梦幻题材中,蒲松龄反复利用“假实证幻”这-传统叙事手 法,给读者带来跨越时空的冲击感,营造出似真似幻、余味悠长的诗意,表达了他 对生命意蕴的探索.
当今人类进入了以网络、手机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新媒体时代,通过计算机以及手机网络用博客、短信、QQ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思想及文化交流的人数在大学生中与日俱增,对大学生群体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