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冲击,中国经济也遭受了一定的影响,各个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受到了一次考验。从这此金融危机以来两年的经济表现看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这轮经济复苏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问题,其中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了现今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中国近年来的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数据看来,2008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7%以上,下半年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为负值,这主要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各国积极干预经济及采取救市措施,全球经济也开始复苏。随着2010年与2011年的经济复苏,与之伴随的通货膨胀的问题开始显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由2010年1月份的1.5%攀升到6%以上,直到目前通货膨胀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才有所下降。通货膨胀的产生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对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众多的不利影响。但适度的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增加产出,促进就业。通货膨胀既然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造成福利的损失,那么探究这个损失的大小就成为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问题。对通胀造成的福利损失进行探究并估计其大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的研究进行分类综述,介绍当前西方主要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理论框架。目前研究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另一类是基于微观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本文传统货币需求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消费者剩余模型及国外学者运用该模型估计的结果,微观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介绍四种模型:(l)货币效用模型,(2)交易时间模型,(3)现金预留模型,(4)货币搜寻模型,并相应地介绍经济学家运用四种模型所做的估计结果。然后介绍国内对通胀的福利成本研究。本文构建用于估计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两种理论模型——消费者剩余模型和货币效用模型,给出模型的假设条件,公式的推导。本文选取1992年—2010年的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估计出了两种形式的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半对数货币需求函数与双对数货币需求函数。由建立好的消费者剩余模型,分别结合两种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本文得到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函数。运用选取的1992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本文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模型下19年间的中国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从所作出的结果看来,运用两种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所估计出的福利成本有所偏差。通过对计量结果的分析发现,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更接近于中国实际的经济状况。将利用此模型得到的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与Lucas(2000)进行比较,结果基本相近,但本文得到的结果略小。在运用货币效用模型时,本文在选用货币需求函数时选用估计出来的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根据所得到的估计公式即可以得出中国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通过对计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下,消费者剩余模型与货币效用模型所得出的结果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剩余模型得出的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比货币效用模型所得出的结果略小。总体而言,两种模型得到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结果较小,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做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