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t.botrytis L.)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生产中常遭受多种病害的威胁,如黑腐病、黑胫病、根肿病等,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应用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常规种间杂交不亲和性,获得种间杂种,转移来自不同物种的异源抗病基因,丰富育种材料抗病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创制新的抗病种质。本研究拟利用非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种质转移野生抗病性状。选用兼具有抗黑腐病、黑胫病、根肿病的野生黑芥基因型作为供体,具有良好原生质体培养能力的花椰菜基因型“0307”作为受体,通过PEG介导,融合经不同剂量UV照射处理后的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及不经任何处理的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经过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阶段,共获得了约170棵再生植株。选取来自40个不同愈伤组织的40棵单株进行形态学调查、RAPD或SRAP分子标记鉴定,同工酶谱分析,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术基因组大小检测,证明其中30棵为体细胞杂种,表明再生株中的杂种频率约为75%。对不同鉴定方法结果的比较显示,形态学鉴定直观、简便,有较高的判断率,但对于非对称体细胞杂种而言,SRAP分子标记鉴定更准确可靠。对不同UV剂量处理下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能力,再生株的形态学,分子标记特征,染色体数目,基因组大小等指标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UV照射强度在0.001 J·cm-2~0.200 J·cm-2下都能获得不对称再生植株,而0.300 J·cm-2下,融合细胞丧失了持续分裂及分化的能力,仅能得到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形态多样,呈偏向受体花椰菜类型及中间类型分布;SRAP分子标记特征显示,杂种中来自供体的遗传信息丢失量约为2.27%~93.33%;有约23%的再生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小于供、受体染色体数之和;流式细胞分析表明20%的植株其核DNA含量小于供、受体DNA含量总和。这些结果证明,UV辐射处理,能较高频率地获得花椰菜与黑芥的非对称体细胞杂种,导致再生株中染色体在不同程度上的消减,但UV的剂量效应不明显。对25棵再生植株人工接种黑腐病菌进行抗性鉴定,19棵再生植株表现良好抗性,6棵表现出3-5级病症。初步显示非对称融合再生株获得了来自黑芥的黑腐病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