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南海海底地貌特征复杂,密度分布不均,波动形态多变,致使内孤立波现象频发。大量观测结果表明,内孤立波这种特殊的海况会对海洋工程设备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对内孤立波环境中浮式平台动力定位能力以及运动响应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保障其在南海生产作业的安全。然而,在传统的平台定位以及运动响应分析中,主要考虑的环境载荷只包括风、流及表面波载荷,内孤立波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迄今仍尚待明确。故此,本论文在回顾国内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海海底地貌特征复杂,密度分布不均,波动形态多变,致使内孤立波现象频发。大量观测结果表明,内孤立波这种特殊的海况会对海洋工程设备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对内孤立波环境中浮式平台动力定位能力以及运动响应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保障其在南海生产作业的安全。然而,在传统的平台定位以及运动响应分析中,主要考虑的环境载荷只包括风、流及表面波载荷,内孤立波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迄今仍尚待明确。故此,本论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实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第七代半潜式平台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任意来波方向的内孤立波载荷预报方法,并结合风、流及表面波载荷对其进行动力定位能力分析,同时分析其在不同海水层化状态下的锚泊定位及运动响应。具体内容如下:在大型重力式分层水槽中对半潜式平台进行不同来波方向以及不同分层情况的内孤立波载荷实验。并基于三种不同的内孤立波理论(MCC、Kd V及e Kd V),建立了适用于任意来波方向的内孤立波载荷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台沉箱部分的内孤立波载荷主要分为水平方向的压差力、惯性力以及拖曳力和垂直方向的Froude-Krylov力。当平台中纵剖面与内孤立波传播方向之间夹角为0°时,其内孤立波水平载荷主要表现为Froude-Krylov力;当平台x轴所在方向(即中纵剖面)与内孤立波传播方向存在夹角时,内孤立波水平方向的载荷主要表现为惯性力和拖曳力,同样可采用修正的Morison公式进行计算。而无论平台中纵剖面是否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垂向Froude-Krylov力均可采用压力积分公式进行计算。但平台立柱部分的内孤立波载荷仅为沿波传播方向的水平力,主要成分是惯性力和拖曳力,可采用Morison公式进行计算。以我国南海某海域实地勘测的内孤立波参数为依据,在载荷预报模型基础上对半潜式平台进行实尺度内孤立波载荷数值计算。在传统风浪流载荷动力定位能力分析方法中引入内孤立波载荷,采用二次规划方法求解平台在多种环境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定位能力,获得不同海水层化状态下的内孤立波极限安全振幅。研究结果表明:内孤立波载荷在水平纵荡方向的载荷曲线为正弦曲线,横荡载荷曲线为余弦曲线,相位差为45°。当内孤立波来波方向约为60°时,无论海水层化状态如何,都将出现较为严重的定位失效情况。因此,应及时调整艏向,避免在此方向遭遇内孤立波,从而保证平台作业安全。根据平台内孤立波载荷预报模型,结合有限位移时域运动方程,采用集中质量法对平台系缆在平面运动下静态构型以及动力特性进行求解,建立平台在内孤立波环境中的系泊定位耦合动态响应模型。获得不同海水层化状态下的平台系泊系统运动特性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振幅的内孤立波作用下,半潜式平台均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水平漂移运动。但纵摇和垂荡响应较小。可见,内孤立波对平台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低频运动响应方面。
其他文献
<正>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铜山小学”)坐落于苏皖交界处,虽地处偏远,却有丰厚的科创教育和农耕教育的底蕴。学校申报的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润心养德:童创绿谷的劳动教育实践行动”,聚焦新劳动教育实践,推进“劳以润德、劳以润心”的儿童品格提升实践,形成“德劳心融合”的品格实践场景,勾画劳动中涵养儿童品格、劳动中润泽儿童积极心理的新时代儿童品格生长的图景。
<正>顾润生:“润心养德:童创绿谷的劳动教育实践行动”项目实施的基础和项目内涵分别是什么?陈娟: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校就将科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发明活动,形成了当时南京科技教育的“铜山现象”。2015年,学校提出“少年硅谷”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概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科技基地场馆,在努力实施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校本“童创课程”。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探究新时代下“爱的教育”的新方式,并赋予其新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撰写规划、开展走访、建立同盟等方式践行“慧爱”行动,架构育人共振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成长”。
“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是营建良好班级的不二法宝。“慧爱”是情和智的结合,用积极的情感和智慧决策陪伴学生成长。在建班育人的实践中以“慧爱规划书”优化共育生态,以“慧爱心走访”畅通家校合作,以“慧爱同盟军”赋能育人共同体的策略,打破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壁垒,构筑学生成长爱立方。
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为人生”和课程的整体性理念,构建“三联三驱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经项目校尝试与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转变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实现了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群中的耀眼明珠,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选择。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超高层建筑规划或建造的主战场,各种结构高度高、结构形式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超高层建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持续、动态的环境温度会使结构形成不均匀温度场并由此产生周期性的内力和变形,严重时甚至造成结构构件的损伤或破坏,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全面了解环境温度作用下超高层结构的力学状态,本文开展了
高品质示范高中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是夯实学校学科育人基础、实现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端项目作为助推学科成果孵化、引领学科特色凝练、营造学科教研氛围的助推器,是学科校本化、前瞻性的共通教研任务。以学校现有的高端项目实践探索为依据,明晰了高端项目应以价值认同确立共同愿景,以智力支持规划整体设置,以实践效度深化项目改进,以优质平台丰厚文化资本,以动态检测督导项目实施,从而提升学科发展中心的高端项目
从数智化时代教与学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出发,探讨“学习路径重构”是达成素养培育的应有之义,呈现区域研究经验。数智化背景下,学习路径重构是学习变革的关键。在区域推进智慧教育背景下,以培育学生素养为旨归的项目化学习为撬动点,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新的学习路径,设计“前学、共学、延学”的全学程。结合七年级跨学科项目《我为教育博物馆代言》,基于大数据的支撑,识别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和支持,制定差异化
小学教学改革必须顺应儿童快乐成长需求,指向学习本质和育人目标。童乐视角下的项目导学实践,坚守儿童立场,以项目为介质,深入推进师生教学方式转型,凸显育人价值、素养提升、学习进阶、评价赋能及学习空间重塑,多元导向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现童乐教育的深层意义。
小学数学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旨在立足国家基础课程中的学习素材,结合从自然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相应的事物设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在核心主题的引领下设计适合小学生的驱动性问题,组织连接着现实世界的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立足“学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学材重构、学程再造、学业评价。提炼生活素材、链接数学史料、立足跨学科活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丰富学科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