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开展一项多维同时聚类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探讨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出血性中风的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依据;探究多层隐结构在中医辨证中的统计优势,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标准、规范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8年09月01日—2019年5月31日间以中风(脑出血)为第一诊断的住院患者信息,共收集病例200例。以《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为标准筛选出血性中风人群。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和中医四诊信息,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频数统计,运用组内联接聚类方法、欧式测量,采用平均联接(组间)进行聚类分析;应用Lantern5.0软件并建立对应数据模型,进行多层隐结构统计分析。结果:对200例出血性中风的纳入者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医四诊信息聚为六类,结果如下:第一类:厚苔,滑,呼吸气粗,手足冰凉,面色萎黄,语音重浊,痛有定处,消瘦,口干,口唇暗红,口苦,细,面色晦暗,黑便,语音低微,满面通红,证候是湿热并重挟瘀证;第二类:手足心热,涩,紫舌,头痛,便干,弱,淡舌,语音洪亮,恶寒,微热,神疲乏力,两颧潮红,实,数,缓,肌肤不仁,舌下络脉曲张,渴喜热饮,夜尿多,证候是气虚血瘀,郁热生风证;第三类:心烦易怒,自汗,黄苔,腻苔,浮,证候是痰火扰心证;第四类:舌下脉络青紫,喉中痰鸣,口唇紫暗,沉,白苔,便秘,证候是痰瘀互结证;第五类:小便黄赤,弦,证候亦是肝火炽盛证;第六类:肥胖,胖大舌,红舌,证候是湿重于热证。对200例出血性中风的纳入者进行多层隐结构分析,将中医四诊信息聚为七类,结果如下:第一类:细,消瘦,肥胖,数,呼吸气粗,微热,腻苔,黄苔,口唇暗红,白苔,证候是痰热互结证;第二类:小便黄赤,黑便,便秘,头痛,痛有定处,便干,口干,口苦,手足心热,舌下脉络青紫,证候是瘀热互结证;第三类:弱,沉,浮,舌下脉络曲张,厚苔,口唇紫暗,弦,实,缓,心烦易怒,红舌,证候是肝热生风证;第四类:涩,滑,夜尿多,渴喜热饮,肌肤不仁,自汗,语音重浊,神疲乏力,语音低微,证候是气虚痰瘀证;第五类:面色萎黄,满面通红,证候是脾虚证;第六类:胖大舌,淡舌,证候是痰湿证,第七类:手足冰凉,恶寒,喉中痰鸣,语音洪亮,紫舌,面色晦暗,两颧潮红,证候是阳虚痰瘀证。结论:本次研究总结出血性中风的证候分布特点,与国家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较为近似,主要为火热证、痰湿证、瘀证、虚证的复合证候类型,如多层隐结构统计分析出的痰瘀互结证、痰热互结证、阳虚痰瘀证、肝热生风证。多层隐结构这一统计方法与聚类分析相比较,更符合中医辨证的多维度与多层隐结构的特性,对中医辨证的客观、规范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