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应用高频超声对兔坐骨神经横断性损伤的观察并与MRI及病理学结果对照,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对应关系,验证高频超声对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再生情况评价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高频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及对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再生情况的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新西兰白兔22只,苯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常规备皮消毒,切开、分离、暴露坐骨神经,横行切断后行外膜间断缝合,术后观察兔一般状态。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3周、4周、6周、8周、12周共10个观测时间点对兔右侧坐骨神经进行超声观察坐骨神经外膜完整性,神经内部回声,神经与周围组织分界,神经走行自然程度,神经周围组织血运情况,计算神经外膜厚度和神经外膜占神经直径比率,并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在每次观察后处死1只兔子,解剖患肢,观察实验侧坐骨神经外观,并行石蜡包埋,常规纵行切片,HE及嗜银染色,分别于吻合口上下5mm处取神经横断组织切片行嗜银染色,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在横切嗜银染色切片上进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一般状态:患肢出现无力、活动受限及展趾功能丧失,4-6周时开始逐渐好转,1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超声检查:术后连续观察兔坐骨神经内径、直径、外膜厚度、外膜比率均增加(p<0.05),至术后12周无好转,外膜完整性、上下游内部回声减低、神经与周围组织分界逐渐模糊、神经走行不自然程度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常规T1WI、T2WI序列对兔坐骨神经显示欠佳,DWI序列行3D MIP重建,可于术后2-12周显示神经近、远两端对位较好,断端距离逐渐缩小,但仍表现为连续性中断。病理学结果:大体标本:正常兔坐骨神经外膜连续完整,走行自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表面光滑,外膜可见细小滋养血管,无充血及出血点。术后1天-3天兔坐骨神经外膜中断,术后3天-12周走行不自然,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光镜下观察:正常兔坐骨神经走行自然,轴突、Schwann细胞核、郎飞结清晰可见。术后1天-3天神经外膜及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术后2周神经外膜愈合,术后4周神经纤维开始通过吻合口,术后1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的显示兔的坐骨神经,兔周围神经横断损伤修复后不同时期的超声图像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可以准确的反映相应的病理学变化情况,较MRI敏感。高频超声是评价周围神经横断性损伤术后恢复情况的可靠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