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歌德的植物学论文《植物变形记》和同名诗歌为例,采用将两个相关文本进行互文性对照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歌德的植物学研究为出发点,重点关注歌德的“叶子”理论,进而探究同名诗歌中传达的“一切形态皆类似”的科学哲理,以及歌德在诗中表达的个人情感和更高一级的人文关怀,最后将歌德的自然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实践作为其整体性思维活动侧面,从德意志自然哲学思想史的背景出发,揭示歌德作为思想家的整体自然哲学观。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探讨了拥有自然研究家和诗人两重身份的歌德所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两种实践所产生的成果,即论文《植物变形记》和同名诗歌间的互文性关系,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指出不足,强调本文将两个文本进行整合并进行文本细读的意义以及从中考察歌德自然哲学思想的创新性。第二章首先介绍并分析歌德植物学研究之缘起以及意大利之行为研究带来的灵感,并从三个方面对论文《植物变形记》文本进行研究,即植物变形的“叶子”理论、歌德“精神的直观”的科学工作方法和“诗化的”科学语言以及写作风格,得出歌德的植物形态学核心思想为“一切皆为叶”。第三章为诗歌《植物变形记》进行了体裁上的定义——哀歌体教育诗,在考察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将诗歌的形式分析与内涵分析相结合,阐释哀歌与教育诗形式在表达哲思和个人情感的作用,揭示《植物变形记》诗歌所表达的哲理是植物学论文“叶子”理论人类学意义上的升华。第四章则结合思想史背景,论证歌德从事植物学、动物学乃至各学科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人类领域,甚至以自然借喻人和世界,背后隐含的是一个由整体性思维方式为指导的整体自然哲学观,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歌德进行了一场“理性的冒险”,试图寻找到一个普遍的法则,以揭示万物的奥秘,并最终将自然哲学引向自然神论的范畴。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指出歌德的植物学研究和文学表达是为了从“万物”走向“唯一”,从而尽可能地接近最高真理,感知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