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变化的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量时空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气温变暖,不仅加剧了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对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农业用水的分配。另外,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水量分配,引水、调水等决策,都需要精确的估算出灌区的作物需水量。因此,研究灌区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和作物需水量的时程变化,建立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对应对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结构,指导灌排工程规划,合理利用灌区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陕西省最大的宝鸡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气候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灌区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变异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计算了灌区各站四种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作物需水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四种作物需水量年内变化差异较大,冬小麦需水量四月份最大,玉米需水量七、八月较大,棉花需水量七月份达到最大,油菜3~6月需水较多。(2)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灌区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的上升、蒸发能力和日照时数的增大是导致作物需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气温的上升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十分显著。(3)运用Morlet小波对灌区1981~2008年四种作物需水量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需水量在3~5年尺度下出现过15次偏大期与偏小期的交替变换;玉米需水量在3年尺度下,出现偏大期和偏小期的交替15次,在六年尺度下出现过6次偏大期和偏小期的交替;棉花需水量在四年尺度下出现偏大期和偏小期的交替10次;油菜需水量在三年尺度下出现偏大期与偏小期交替16次,在五年尺度下出现偏大期与偏小期的交替变换8次。运用Spearman趋势检验分析了灌区四种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各种作物的需水量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作物逐月需水量的灰色GM(1,1)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精度较高。(4)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灌区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四种作物的需水量中,棉花多年平均需水量最大,为636.8~683.4mm,玉米多年平均需水量最小,为469.6~511.7mm,冬小麦和油菜的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是490.1~538.1mm和549.7~607.9mm;四种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各有差异,但存在一致性规律,均在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增大趋势显著;从东西方向上看,灌区西部宝鸡站附近作物需水量比较大,在眉县站附近作物需水量最小,往东部作物需水量逐渐增大,在咸阳站附近达到最大,从南北方向来看,均表现出由南到北的增大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对动态环境下的五种典型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生态系统演化理论、战略联盟、战略风险管理、边缘竞争理论以及"战略转折点"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剖析,讨论了这些理论的贡
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成员的经济“安全网”和社会的“减震器”,所以,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而言,它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社会救助是直接面对生活最困难人群的,
低频减载(Under Frequency Load Shedding,UFLS)是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它通过在系统的某些地点切除过负荷量,达到维护系统稳定的目的。为了改进和提高传统的策略,很多研究者
自上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危机多发期。怎样高效应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当今公共危机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展,健美操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越来越快,以不同的形式“绽放”,其中主要的形式有:选项课、健美操协会、健美操俱乐
随着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铁路运输生产管理技术含量的日益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铁路大提速,对职工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培训,加强演练,迅速提高广大职工
走西口移民运动是我国清民国以来发生的一次重要的人口迁移,本文从晋西北河曲县、偏关县和内蒙古南部移民村落中选择调查点,以这些村落为切入点,对走西口移民带来的迁入地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众多的民间艺术受到了新兴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经过改革创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保存的很好,有的遭到排挤几近消失。对此,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涌水、突泥、塌方等地质灾害是影响隧道施j工安全和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在地质灾害发生前,提前预测到灾害发生的位置及规模,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将会极
情势变更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却未在我国《合同法》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来论述情势变更制度,具体来说包括情势变更的法理基础,各国的立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