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DWI )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50例(共57枚病灶)经临床、B超或钼靶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行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各病灶的MRI表现及弥散图像进行分析。由Mean Curve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egin of interest, 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分析曲线类型。于ADC图上手动测量病灶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良恶性乳腺病变ADC最佳分类阈值,并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动态增强图像结合TIC曲线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对比。影像学资料均与病理资料对比。结果在b值取50和800 s/mm2情况下良性病变ADC值为(1.483±0.358)×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0.952±0.148)×10-3mm2/s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ADC诊断阈值为1.219×10-3mm2/s,对乳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6%(29/32)、84%(21/25)。DCE-MRI图像结合TIC曲线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5%(28/32)、80.8%(21/26)。ADC值与DCE-MRI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提高,为93.8%(30/32)与88%(22/25)。ADC值与DCE-MRI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3.0T MR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ADC值对于乳腺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2、DWI检查速度快,无需注入对比剂,可重复性强,后处理简单,可作为肿瘤筛查的便捷有效手段。3.0T MR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早期评估价值目的探讨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DWI )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例(共计22枚病灶)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分别于化疗前(23天)、第一次化疗中期(第911天)、第一二疗程结束后(23天)及术前(23天)进行五次MR平扫及DWI检查。对所得DWI图像及ADC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依据化疗前后肿瘤病理学改变,分为反应组及相对无反应组。所有患者均行34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果本研究中,反应组14枚病灶,相对无反应组8枚病灶。反应组初始ADC值为为(0.767±0.116)×10-3mm2/s,相对无反应组初始ADC值为(0.905±0.109)×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化疗中期后反应组与无反应组ADC值分别为(0.966±0.108)×10-3mm2/s及(0.938±0.104)×10-3mm2/s;反应组化疗前ADC值与第一次化疗中期、化疗一周期后及术前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无反应组化疗前ADC值与第一次化疗中期、化疗一周期后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ADC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与无反应组第一次化疗中期、化疗一周期后ADC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第一次化疗中期和化疗一周期后ADC值变化均与初始ADC值呈负相关(r=-0.559,P<0.05)和(r=-0.485, 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得出反应组与无反应组第一次化疗中期ADC值变化的阈值为0.028×10-3mm2/s,该值对于反应效果监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5.7%(12/14)、75%(6/8)、85.7%(12/14)、75%(6/8)、81.8%(18/22)。结论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ADC值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有早期评估及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