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耐药肺结核、非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探讨耐药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为疑似耐药肺结核患者及时行实验室检查提供影像学依据,缩短耐药肺结核的诊断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诊治资料、胸部CT资料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明确的肺结核病例共1546例,耐药肺结核516例(耐药组),非耐药肺结核1030例(非耐药组或敏感组)。对耐药组及非耐药组病例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及对比分析,建立患者信息数据库,包括临床信息(如年龄、性别、诊治类型、临床表现等)及CT表现,包括气管及支气管病变(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播散、肺不张等)、肺部病变(如渗出、增殖、钙化、结节及空洞等)、胸膜病变(如胸腔积液、气胸等)、合并症(如尘肺、损毁肺等)及转归。统计学分析,首先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取有统计学差异(p<0.01)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耐药为因变量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回归分析方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验证模型诊断效能及校准度。结果:(1)临床资料:耐药组复治、具间歇性用药史患者的例数分布高于非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与非耐药组间年龄、性别、诊断类型及临床表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资料:耐药组表现为全肺受累、空洞、空洞相关表现(空洞并液平、厚壁空洞、多发空洞、多肺叶受累空洞)、损毁肺、支气管播散、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不张、钙化、增殖性病变、包裹性积液的例数分布高于非耐药组,而非耐药组表现为渗出性病变、尘肺的例数分布高于耐药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s回归分析:多发空洞、厚壁空洞、全肺受累、支气管播散、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增殖性病变、钙化及病情进展等均为耐药组病例的独立危险因素,渗出性病变为耐药的保护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其预测总正确率为80.6%。(4)在此基础上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为82.6%,对应回归模型预测最佳临界值点为0.354,此时诊断效能最佳,预测值高于临界值预测为耐药,反之则预测为非耐药。Hosmer-Lemeshow检验示实际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1)耐药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具一定特征性,当出现全肺受累、多发空洞、厚壁空洞、支气管播散、支气管扩张、钙化、增殖性病变、病情进展等多种表现并存时可高度提示肺结核患者耐药可能;(2)CT检查及耐药预测模型可为疑似耐药肺结核患者及时行耐药性检测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耐药肺结核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