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给集聚区当地经济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集聚区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环境问题。2016年,我国首次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五年规划,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是解决环境恶化和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运用产业集聚外部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作为基础,采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结合广东省2005-2015年工业数据,探讨了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随后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探讨了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接着从总量、趋势、结构上分析了广东省的工业现状,利用区位熵方法静态上测算了广东省内各地级市的工业集聚程度,利用产业集聚趋势指数动态观测了广东省各地级市工业集聚趋势;然后从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四大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分析了广东省的污染现状,利用熵值法测算了广东省各地级市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最后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研究广东省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利用广东省和四大区域工业2005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广东省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之间不存在类似环境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工业集聚对减少污染排放有积极的影响,工业集聚能够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从省内四大区来看,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珠三角和山区的工业集聚降低了地区污染排放强度,而西翼的工业集聚提高了地区污染排放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