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菌栽培会产生大量废弃菌棒。还有一些未使用的营养物质可用于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目前,堆肥的主要原料是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利用废弃菌棒创制生物有机肥可实现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栗蘑废弃菌棒为堆肥原料,通过二次发酵工艺创制生物有机肥,并通过田间试验,生物有机肥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从牛粪与腐木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D2与XW-2,木质素降解菌ZX-2、HG-3与HG-5;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最终确定纤维素降解菌D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XW-2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木质素降解菌ZX-2、HG-5均为烟管菌属(Bjerkandera),菌株HG-3为薄孔菌属(Antrodiella)。(2)选取上述5株菌株,并结合实验室保藏菌株,将能共同生长菌株构建成复合菌剂XR。复合菌剂XR中10株功能菌总数为2.2×10~9 CFU/m L。菌糠接种不同浓度复合菌剂进行二次发酵,对照组CK不接种菌剂,研究复合菌剂对堆肥影响。结果表明,菌剂3%XR的促腐效果较好,且整体效果较市售菌剂M和对照组强。所创制的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为7.57亿/g,有机质含量55.4%,含水率9.2%,总氮含量1.78%,总磷含量2.23%,总钾含量2.02%,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3)以红薯田间土壤为研究对象,施加生物有机肥为实验组,不施加生物有机肥为对照组,分别在0 d、30 d、60 d时进行取样,对土壤样品酶活性进行测定。在30 d、60 d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66.7%、300.0%;实验组30d,碱性、酸性、中性三种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上升20.0%、4.7%、3.5%;第6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三种磷酸酶活性差别不大;第3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不大,第60 d时,实验组蔗糖酶活性比对照组高出22.0%;第30 d时,实验组中脲酶活性高出对照组7.7%,第60 d时,实验组脲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50.0%。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应用能显著影响土壤中几种生化酶的活性。(4)生物有机肥红薯田间实验的土壤样品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生物有机肥后的红薯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加。门水平上,一些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放线菌门(Actionbacteria)相对丰度下降,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分析,第3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土壤细菌丰富度相差较大,SPE30d中优势菌属为马希利亚菌属(Masslia)、假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而SPC30d中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细菌群落主坐标分析(PCo A)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Axis2上投影相距较远,表明施加生物有机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