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人们对特定的事情、行为、情景、体验的情感是指该事情、行为、情景、体验与人们的需要和意图相互吻合的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因此它普遍存在于人类思维和社会活动中。人类思维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所以,它对人类语言学习的影响不言而喻,因而越来越受到语言研究者及教师的关注。根据各项研究显示: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确实存在,这无疑给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以极大启示。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知技能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的英语语言教育也不例外。数十年来,我国的英语语言教学都将培养认知技能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习个体情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习者的交流,他们对于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评估更少有发言权。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考试,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则极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发展,把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渗透到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把情感因素列为重要的课程之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两个传统:对语言学习者的共性的研究和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主要涉及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传统上认知因素被认为是取决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后来人们意识到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同等重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情感变量(包括态度、动机、个性等)对外语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个性特点能够影响学习效果和表现。本论文通过问卷、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阐明了影响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包括态度、动机、个性等),得出合理处理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作用。最后本文阐述了情感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