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剧场性是戏剧本体两重性中与戏剧性相对的一面,是指“剧作家预设的、戏剧对受众所拥有的‘现实’审美裹挟力和‘剧场’审美感知度的规定性,是一种支配受众的艺术强度”。对于剧场性的文本研究而言,它侧重于研究文本中“适合于剧场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技巧等外部特征。可以说,剧场性是戏剧本质的外在表现。现代的戏剧流派大多以“观众说”作为其剧场性的最高评价标准,其中代表是皮斯卡托的政治剧和布莱希特的叙事剧。 萨阿德拉·瓦努斯是当代叙利亚最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政治化戏剧”阶段是其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这一阶段的戏剧作品既借鉴了西方政治剧和叙事剧的技巧,又融合了阿拉伯传统文化的因素,《“六五”夜谈》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仔细玩味。 《“六五”夜谈》中,作家摒弃了传统戏剧平铺直叙的叙事方法,采取“戏中戏”的双重结构,运用充满现实感并有良好理性批判效果的文献剧技巧,打破了观众席与舞台之间的“第四堵墙”,使观众能够与演员互动交流。在活跃演出现场气氛的同时,他又将“间离效果”融入情节叙事之中,使观众在观演之余不忘理性思考和批判,因此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剧场性特色。 本篇论文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侧重对“剧场性”进行界定,说明它是“适合于”且“有利于”剧场目的的所有戏剧性质的综合;第一章主要回顾萨阿德拉·瓦努斯生平及其三个创作阶段,并对《“六五”夜谈》进行简单介绍;第二章扼要阐述《“六五”夜谈》戏中戏的双重结构;第三章深入探讨《“六五”夜谈》四种舞台表现形式同政治剧剧场性因素的关系;第四章集中论证《“六五”夜谈》开放而间离的观演关系达到了剧场性要求的观众效果;第五章着重分析全剧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对调和剧场性叙事节奏的积极作用;结语则是对整篇论文言简意赅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