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两浙路进士时空分布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时期,其取士规模也远超其他朝代。宋代两浙路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举制的发展在全国各路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其选中的进士名额一直名列前茅。两宋一共产生了9029位两浙出身的正奏名进士,约占宋代正奏名进士总数的21.32%,其比例为各路之首。本文在分析宋代两浙地区科举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究了宋代两浙路的进士状况及其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以及造就这些特点的原因。本文一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缘起、学术前史、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内容。学界对宋代科举的研究相当重视,并逐渐涌现出一些由微观视角出发的研究成果。本文使用文献解读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宋代两浙进士予以整体性的探索。第二部分介绍了宋代两浙路科举制的发展。其一,介绍了宋代科举制发展与完善的表现。宋代科举扩大了取士规模,在制度上更注重考试的公平公正,对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也进行了改革。其次,介绍了宋代两浙科举发展的表现,一是两浙进士数量的增加,二是两浙进士分布地域的扩展。其三,介绍了两浙路科举持续发展的原因。宋廷政策的变化,是促使宋代两浙路科举制发展的外部因素。宋代两浙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繁荣的文教事业及宋代两浙家族对教育与科举的重视,则是推动宋代两浙科举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第三部分分析了宋代两浙路正奏名进士的时间分布及其特点。两浙地区南宋进士数量明显多于北宋进士数量。宋代两浙进士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延续性与增长性的特点。两浙政局的变化、取士政策的变化、解额制的实行与调整、靖康后北方人口的南迁等因素,都是宋代两浙进士时间分布特点产生的重要原因。第四部分分析了宋代两浙路正奏名进士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北宋时浙西进士分布数量多于浙东,而南宋时浙东进士分布数量多于浙西。北宋两浙的科举中心在太湖平原,南宋则转移到浙东沿海。宋代两浙进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域分布不平衡性与进士分布中心的异动性的特点。教育,是影响宋代两浙进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北方移民迁入等因素,对宋代两浙进士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五部分为结语,是对全文观点及其论证的总结与归纳。宋代两浙路进士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宋代两浙学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及其重点分布区域相吻合。宋代两浙地区科举与学术的中心,北宋时都在浙西,南宋后均在浙东。宋代两浙地区的科举与学术,二者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与互补性特点。
其他文献
1978年以来,我院共诊治铁粒幼细胞贫血(SA)37例,其中小儿病例7例,均为2岁以下婴儿,占我院本病同期病例18.9%,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反基因策略对雄激素受体(AR)表达和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针对AR基因2447~2461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TFO),经脂质体介导转染LN-CaP前列腺癌
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形势下,曾纪泽很早就接触、学习过国际公法知识。1878年准备出使期间和出使途中,他加强了学习,对国际公法的作用、规则有了一定了解。出使抵欧洲后,通过继续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18F-FDG PET/CT显像、最终经病理检查或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除脑肿瘤外)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PET/CT和CT大体靶区(GTV)在肺癌患者之间、观察者之间、资料来源之间的差异以及GTV亚组之间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得到在肺癌患者中用PET/CT勾画
目的 比较瘤内注射相同体积的188Re胶体、无水乙醇、醋酸对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疗效.方法49只荷人QGY肝细胞癌裸鼠分为6组.对照组(14只)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实验组1~5每组7只裸鼠,分别瘤内注射18.5 MBq(0.1 ml)188Re胶体、9.25MB1(0.1 ml)188 Re胶体、0.1ml无水乙醇、0.1 ml质量分数30%醋酸、0.1 ml超液态碘油与30 μg丝裂霉素
碳量子点是近年来碳材料中的新星,它和传统半导体量子点一样拥有纳米级的粒子尺寸、优秀的电子传导能力和极强的荧光,比传统半导体量子点更有生物相容性,更容易实现表面官能
为了解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常规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细胞、体液免疫状态,为白血病免疫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我院的CML进行了2年临床观察,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