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诟病和敌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今非昔比。中国的腾飞是惊人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对这个拥有特殊政治体制、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国有更深了解和认识。同时,中国是一个重政治的国家,政治构成了中国的文化重心。为了树立大国形象,中国也一直致力于自我形象的宣传。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政治方面的宣传也很关键。政治文献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包括宣言、政府文件、声明、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等等,内容涉及国内、国际的政治事务。政治文献的翻译对于宣传我国的大政方针,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治文献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甚至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翻译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政论文的翻译应当受到高度重视。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语言选择的过程是语境和语言选择二者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语言的选择也是一个作出顺应的动态过程。因此顺应理论与翻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翻译实践有着独到的指导作用和解释力。《邓小平文选》收录了邓小平从1938年至1992年的文章和讲话共209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邓小平文选》语言严谨而精炼,深刻而简单,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感染力,是政治文献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试图以邓小平文选(I,II,III)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顺应四个层面分析,来探讨政论文的翻译过程。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邓小平文选》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动态地顺应许多因素,选择出准确的词、恰当的句子和篇章,最终得到优秀的译文。顺应理论对这一翻译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并且对今后其他政治文献的翻译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同时,本章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