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记者招待会中的闪避策略差异的优选论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避策略是在记者招待会上频繁地被发言人用于回应记者提出的一些艰涩且很棘手的问题。本文旨在优选论框架内探讨记者招待会上中美发言人对闪避策略的不同选择及其深层次根源。本文对源自于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的各30场记者招待会的语料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优选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Prince和Smolensky提出的,其最初是被用来分析音系学方面的问题,但是现在该理论已经运用到诸如语义学、母语和二语习得、语用学等领域。优选论的语法由词库、生成器和评估器构成。词库包含输入项的所有的底层表征,生成器生成输入项的候选项,评估器评估这些候选项并选出最优项。优选论的核心是制约条件及其等级排序,制约条件具有普遍性和违反性。语言的不同在于其制约条件的不同等级排序,优选论兼顾了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美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人都倾向于利用各种各样的闪避策略,包括模糊策略、委婉语策略、低调陈述策略、预设策略、刻意曲解策略和公开回避策略。限制这些策略选择的制约条件主要有:真实性制约条件、相关制约条件、简明制约条件、数量制约条件、赞誉制约条件、慷慨制约条件、赞同制约条件和得体制约条件。这些制约条件源自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里奇的礼貌原则。所有这些闪避策略及其制约条件都是基于对语料的定量及定性分析而得出的。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中美发言人在面临三种问题时闪避策略选择的趋势有所不同。在回答责备性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及挑衅性问题时,中国发言人倾向于采用模糊策略、预设策略和公开回避策略,而不倾向于采用刻意曲解策略、低调陈述策略和委婉语策略;美国发言人倾向于公开回避策略而非低调陈述策略和刻意曲解策略。这些量化结果在文中的六个优选项竞选表(即中美发言人在回答三类不同问题时,限制其闪避策略选择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序的优选项竞选表)中得到了反映。本文通过进一步的定性分析发现中美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选取闪避策略的不同有着社会、哲学、宗教及历史等方面的根源。社会体制方面,中国人崇尚“礼”,而美国人提倡法律,所以中国人在交际中注重友好,睦邻和谦逊,而美国人在言语交际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利及个性。哲学方面,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互之间的合作、团结、友谊、和谐及“天人合一”,而美国人注重权势、个人价值及“天人分离”。宗教方面,中国人受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影响,在言语行为方面表现出接受社会等级,隐忍、谦虚及妥协。而美国人信仰基督教,其教义是:个人需求及人权至上,上帝赋给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历史方面,中国经历了很长的封建社会,因而留下了很多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及约束中国人行为的规约,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因而没有这些封建残余约束他们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本文在结论中指出此研究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但还有许多有待提升的空间,如在记者招待会上的闪避策略及其制约条件的的总结有待完善,及对在记者招待会上闪避策略所运用的三种场景探讨还有待深入,所有这些不足为将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党委班子团结和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党委班子能否和谐相处、形成合力,书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我感到主要应把握“四要”。一、要有“和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与足部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情况,为临床寻求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
在我国的高专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的公共课程,它是一门集理论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往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讲师在教学中会采用一成不变、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这
本文开发了一种二组分混纺纤维成分含量自动计算系统,首先利用RS-232串口线将电子天平和计算机建立数据传输,然后开发应用软件实现电子天平与计算机的数据互通,先直接读取电
<正>第一,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的集中表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总揽全局,就是
河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环境和资源的重要载体,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河流具有生态、景观、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其生态功能主要体现调节气候、保护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脓毒症
第一部分膝关节置换的三维术前规划和模拟手术目的采用三维螺旋CT影像学测量患者的膝关节,探讨采用Mimics l0.01重建技术可行性。利用膝关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探讨利用Mimics
当今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不但要承担外部宏观因素的变化,如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循环,突发事件等,更要应对内部的微观因素,比如行业竞争、产品创新等。如果
随着企业间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界掀起了研究企业价值及其评估的浪潮,研究者发现当今经济社会里不仅仅通过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能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