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是全球首个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上市进行人群大规模接种的国家,疫苗上市前仅有血清学的实验性数据,需要在上市后进行以疾病为研究终点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评价。我国流感哨点监测网络具有病原学检测的功能,对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和分型,具备开展基于流感哨点监测网络的观察性流行病学流感疫苗效果评价性研究的基础。江苏省2009年11月份开始该省在重点人群推广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该省流感监测系统显示,2009年第48周(11月30日至12月6日)甲型H1N1流感流行强度达到峰值,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8.46%,其中98.35%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该监测系统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可以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的快速评价。目的快速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减少发生流感症状就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效果,为下一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分析影响本研究所得甲型H1N1流感效果真实性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定义为2010年1月至3月,因流感样症状在江苏省哨点医院监测门诊就诊,并进行鼻/咽拭子采样检测的就诊者,且该就诊者应属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适宜接种人群,没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禁忌症。监测门诊医生使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发病时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与否、接种时间、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过去一年就诊次数、其中甲型H1N1流感检测阳性者作为病例,对照分为流感检测均为阴性和其他类型流感阳性两类,并根据接种至发病间隔时间长短定义不同类型的接种者,通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和控制可能的影响因素,计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独立RR值,根据疫苗效果VE公式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减少发生流感症状就诊的甲型H1N1流感的保护效果。结果2010年1月5日至2010年3月31日,29所哨点医院共完成有效问卷2764份。研究对象发病时间以2010年第2周至第8周为主,以镇江(14.8%)及南京(11.8%)的调查人数较多,年龄范围为6月~95岁,中位数为23岁,职业主要为学生(31.4%),其次为幼托儿童(11.9%)、工人(11.7%)、散居儿童(11.5%)。研究对象中甲型H1N1阳性为191例(6.9%),其他类型流感阳性为786例(28.4%),流感检测阴性为1784例(64.5%)301人(10.8%)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的单因素分析OR值为0.95(0.59-1.54)。经分层和多因素分析发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强度的时间变化和地区差异、研究对象过去1年非外科原因就诊次数、发病至就诊间隔天数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将研究对象限制为发病日期所在周在2010年第6周之前,接种者定义为接种至发病间隔≥14天者,对照组由其他类型流感检测阳性组成时,疫苗效果最接近真实值,RR值点估计值为0.49,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VE为51%(CI:7%-75%)。其中儿童青少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RR值为0.43(CI:0.19-0.95),效果VE为57%(CI:5%-81%)。该疫苗效果的可信区间过于宽泛以及成人甲型H1Nl流感疫苗R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存在样本量明显不足的情况。对于RR值点估计值推算的疫苗保护率(51%),低于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考虑可能受到几种偏倚的影响,造成对疫苗效果的低估。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VE为51%(CI:7%-75%),其中儿童青少年为57%(CI:5%-81%),该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样本量较小的影响,并可能存在多种偏倚,偏倚的主要方向是低估疫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