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大鼠心肌损伤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损伤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规律和早期检测HFABP对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测定10只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冠脉结扎前至结扎后6h之间6个时点(术前T1,结扎后30分钟T2,结扎后1hT3,结扎后2hT4,结扎后4hT5,结扎后6hT6)的HFABP、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血清浓度为实验组,测定5只假手术组SD大鼠相同时间点的HFABP、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血清浓度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三种指标各时点血清浓度变化规律,分别分析HFABP峰值浓度与肌红蛋白、cTnⅠ在心肌损伤早期的相关性,分析HFABP峰值浓度在心肌损伤早期的变化规律。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H-FABP含量在心肌损伤早期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血浆含量逐渐上升,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心肌损伤后不同时间段血浆中的H-FABP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  肌红蛋白在T3开始有升高趋势,逐渐升高,但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钙蛋白Ⅰ在实验组T5、T6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升高,H-FABP在心肌损伤后的血清浓度变化与MB及cTnⅠ的变化有相关性。  结论:  H-FABP作为较新的急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能成为心肌损伤早期检测的合适指标之一,且特异性优于肌红蛋白、敏感性优于cTnⅠ,并对心肌损伤早期及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的判断、预后及评价心肌保护效果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前言  对于头颈部肿瘤而言,放射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面颈联合放疗野中常包含双侧唾液腺,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唾液腺的损伤。随着近年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适形调强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部位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就
目的:  探讨内脂素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卵巢上皮癌组织共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0例。获取所有标本的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及肿瘤分期等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后5年拱高及晶状体厚度变化,评估ICL术后长期安全性及稳定性。  方法:  对50例(98只眼)ICL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采
目的:该项研究主要应用高通量的Solexa测序方法筛选出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组(Post-stroke Cognitive N
目的:  探讨PgP蛋白与GIST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观察PgP蛋白在GIST伊马替尼耐药中的作用。  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院2007-2013年资料完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