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损伤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规律和早期检测HFABP对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5只。测定10只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冠脉结扎前至结扎后6h之间6个时点(术前T1,结扎后30分钟T2,结扎后1hT3,结扎后2hT4,结扎后4hT5,结扎后6hT6)的HFABP、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血清浓度为实验组,测定5只假手术组SD大鼠相同时间点的HFABP、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血清浓度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三种指标各时点血清浓度变化规律,分别分析HFABP峰值浓度与肌红蛋白、cTnⅠ在心肌损伤早期的相关性,分析HFABP峰值浓度在心肌损伤早期的变化规律。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H-FABP含量在心肌损伤早期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血浆含量逐渐上升,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心肌损伤后不同时间段血浆中的H-FABP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 肌红蛋白在T3开始有升高趋势,逐渐升高,但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钙蛋白Ⅰ在实验组T5、T6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升高,H-FABP在心肌损伤后的血清浓度变化与MB及cTnⅠ的变化有相关性。 结论: H-FABP作为较新的急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能成为心肌损伤早期检测的合适指标之一,且特异性优于肌红蛋白、敏感性优于cTnⅠ,并对心肌损伤早期及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的判断、预后及评价心肌保护效果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