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简称SSI)是指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情境展开的课堂教学,称为SSI教学。SSI教学注重个体在学习中的伦理道德发展,强调在SSI情境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自身的道德情感对开放的具有争议性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进行探讨学习,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发展学生的论证能力,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一学生的道德敏感性水平发展现状,通过在生物课堂中进行SSI教学实践,探讨SSI教学对高一学生道德敏感性发展的影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查阅国内外相关的SSI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国内外SSI教学的研究进展,并界定相关概念;2.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分析并归纳适用于SSI教学的课程内容;3.选定样本,对样本学校生物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一线教师对实施SSI教学的看法及学校的德育情况;对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道德敏感性水平;4.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设计SSI教学案例,选取“抗癌药”和“胚胎克隆”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SSI教学实践前后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受访生物教师对于生物课堂中实施SSI教学持积极态度,认为SSI教学有利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达成,同时能更好挖掘生物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有利于生物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2)高一年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测量得分为3.98±0.44,处于较高水平。(3)通过SSI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抗癌药”议题中,对照班前后测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班前测道德敏感性得分为1.38±1.21,SSI教学后,道德敏感性测试得分为2.05±1.00,教学前后之间道德敏感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胚胎克隆”议题中,SSI教学前,道德敏感性测试得分为2.52±1.33,SSI教学后,道德敏感性测试得分为3.63±1.31,教学前后之间道德敏感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SSI教学实践中,道德敏感性水平在男女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SI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水平,发展学生的伦理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