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免疫力一定会下降,肠道屏障功能一定要受到损害,而且即便是复苏成功,机体免疫力和肠道功能也一定不会同步恢复。因为肠黏膜以及小肠绒毛是胃肠道缺血缺氧最敏感部位,而且也是恢复最晚的部位。本研究则是通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内毒素的同步动态检验来分析休克后各个时段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体重300±10g,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休克实验组(n=40);休克实验组依照实验取材时间不同,又各分为5个亚组(n=8)。对照组除穿刺颈动脉、颈静脉,以采集血压等生命体征和血检测指标外,不作骨折、放血、股动静脉分离术。休克实验组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血压维持在40mmHg左右,并按照即刻、1、2、3、4小时的不同观测时间窗进行标本取材和检测。取腹主动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CD8~+、CD4~+/CD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大鼠血清中IAP;取门静脉血定量测定血中内毒素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各时段肠粘膜病理改变并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1.生命体征:HR随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增快,当MAP维持在40±5mmHg时,与对照组相比休克实验组大鼠脉搏显著增快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肛温随休克时间延长而下降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无动物死亡,各实验组均有动物死亡,死亡率有所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免疫功能:休克实验组CD4~+随休克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除Ⅱ-A组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Ⅱ-A组CD4~+也出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随休克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D4~+/CD8~+随休克时间延长而呈现明显降低趋势(P<0.01)。3.生化指标的变化:检测休克组血中IAP在休克后各时相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并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休克组在休克后各时相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升高(P<0.01)。4.统计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血中内毒素浓度和IAP浓度间呈负相关( r 1= - 0. 979, r 2= - 0.890, P <0. 05)。CD4/CD8与血中内毒素间呈负相关( r 3= - 0. 966, P <0. 01)。CD4~+随血中内毒素和IAP浓度的逐渐增高而下降。5.形态学改变:大鼠小肠粘膜形学态病理改变随休克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休克组小肠绒毛数量减少,变短变粗,互相融合,形态极不规则,并且存在绒毛断裂现象;上皮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变性坏死等改变;与之相比,正常对照组病理无明显改变。结论1.在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应激状态下,大鼠肛温随休克时间延长而下降,心率逐渐增高,符合机体休克时的生命体征变化。2.随着休克程度的不断加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在不断降低,CD8~+在不断升高,导致CD4~+/CD8~+比值明显降低,由此说明休克大鼠存在着细胞免疫抑制和程度加深的现象。与此同时,血中的内毒素、IAP含量的升高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推测内毒素和IAP可能是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的促发因素之一。3.休克后肠粘膜形态、结构的损伤与破坏,肠道粘膜的通透性的增加是发生内毒素移位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