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载体实施幼儿德育的行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作为学前教育的恒定主题,是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研究者在对德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现行德育活动存在以下共性问题:部分教师对幼儿德育的态度不够重视;德育目标多为传授现成道德习俗;德育内容和幼儿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德育方式较为单一枯燥。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尝试将故事与德育相结合,进行德育教学尝试,以期能够对现行德育活动加以优化。为此,研究者将德育定位为:德育态度立足于尊重幼儿;德育目标转向道德情感体验与正向思考习惯的培养;德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随时代变化和幼儿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完善;德育形式更加多样,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德育评价重视体验和过程,追踪幼儿品德行为变化。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教学实践发现,故事教学法生动直观,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被作为幼儿德育的常用手段。研究者不禁思考:故事法是否适用于幼儿德育教学?用故事法进行德育较之其他德育手段能否取得更好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探讨用故事法进行德育的可行性及效用。研究者以厦门市思明区艺术幼儿园为研究场域,并以教师身份参与其中,进行为期3个学期的研究。通过回应时代发展的诉求、迎合幼儿实际生活的品德需要、分析现行德育存在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德育主题,以主题活动的德育方式跟进幼儿品德行为,将幼儿道德情感与正向思考作为德育的教学目标,架设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的德育关系,探讨用故事法进行德育的创新设计。通过分析教师教案、幼儿谈话录音、教师教学反思,观察教师德育行为、幼儿品德行为,并结合教师访谈以及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实现对“用故事法进行德育”的有效性评价。本论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题缘起,阐述研究意义,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界定核心概念,分析理论依据,最后设计了较为可行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用故事法进行幼儿德育教学进行概述,运用文献法,并结合实践案例,界定用故事法进行幼儿德育的内涵,解释故事法德育与其他教学法的不同,阐明故事法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筛选适宜故事,分析活动利弊,从案例与反思中总结经验,论述用故事法实施幼儿德育的教学模式。经过本次研究,达到了以下效果:1.用故事法进行幼儿德育较之现行的德育实践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道德判断能力及道德情感的发展有所帮助,对幼儿的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影响。2.用故事法进行德育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其他教师、家长的肯定。3.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德育故事选材标准进行经验性总结,生成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水平的德育课程模式,对教师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4.促进了研究者的专业思考与成长。
其他文献
网约车应用是时下最为热门的新媒体应用之一。其主要平台不停演变、更迭,业务范围大辂椎轮,逐渐覆盖多个定位及多重场景,商业模式不断完善,市场结构日趋稳定。网约车应用市场
背景:个体间的节奏运动协调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中。前人通过个体内协调总结研究出的自组织理论模型,在动力学角度同样适用于个体间的动作协调。随
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声乐”因地域、民族等的差异而产生的唱法差异,不是唱法科学与否的简单对立。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评价标准、唱法等方面的分析,试图利用原生态
目标教学是以目标为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是以目标探究为核心的教与学高度协调配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目标教学,要"以目标为主线,以学生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情”和“声”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以重新建立歌唱的声音和情感之间的“自然”关系。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电子制造业持续低迷,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业绩的持续下滑,使得电子制造企业举步维艰,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与日俱增。为了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
本研究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研究区域,以保护区范围内众多水鸟为研究对象。以1989年9月16日,2006年9月10日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1:50000标准分幅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