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肺内孤立结节病变(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肺部影像检查中最常见的病变,因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定性诊断困难。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应用,使肺内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结构的细节显示更为清晰。90年代以来,血管集束征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的焦点之一。 对于血管集束征,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仅限于对肺癌的血管集束征的研究上,而且最初的研究结果也认为这一征象与肺内恶性结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肺内以SPN为病变表现形式的炎症、结核等病变周围也可以出现该征象,这就说明目前我们对血管集束征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本研究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势,从血管构成和形态表现两个方面入手,对血管集束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它的组织构成、形成机制及其在各类SPN病变中的形态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对这类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材料与方法 按SPN病变的标准搜集病人81例。其中肺癌41例,炎症23例,结核11例,其它良性病变6例。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前或内科治疗前、后行多层CT检查,部分病例行CT薄层增强扫描。 使用东芝Aqul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先从肺尖至肺底行常规扫描,然后于病灶部位至肺门区做局部的薄层扫描。使用东芝ALATOVIEW1.21图像处理软件,在工作站对原始图像应用多平面成像(MPR)方法进行重建,通过对图像进行电影式连续放映,从各个方向跟踪病变周围的血管结构直至肺门区,来判定血管的组成及其性质。 每例病人均由二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首先来确认血管集束征的存在,然后确定血管集束征的血管组成,并据此将其分型:I型肺动脉和肺静脉兼有11型仅包含肺动脉皿型仅包含肺静脉。同时又将血管集束征按它的表现形式分成以下3种:们)在病灶的近肺门侧可见单根增粗的血管从病灶通过或在病灶边缘截断或受病灶的牵拉向病灶方向移位。p)在病灶的近肺门侧见2-3条增粗的血管向病灶聚拢,通过病灶或在病灶边缘截断。橱)在病灶的周围包括远、近肺门侧见多条增粗、扭曲的血管聚集在病灶周围。 首先计算各类SPN病变血管集束征的阳性率,然后比较各类病变在不同血管集束征的分型和表现形式上所占比例的差异,利用 X‘检验来确定这些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豆 以肥N为病变表现形式的各类病变血管集束征阳性率 34例肺癌患者血管集束征阳性u2.9%厂门例炎症血管集束征阳性O6.5%入9例结核患者血管集束征阳性k1.8%入其它6例良性病变中仅互例局灶性肺纤维化血管集柬征阳性U6.7%人结果分析:肺癌与结核这两类病变血管集束征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八肺癌与炎症的血管集束征的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k‘=5.266,p<0.025八肺炎与结核两者之间血管集束征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人 2 以SPN为病变表现形式的各类病变血管集束征分型的比 ·2·较 各类血管集束征在肺癌及炎症这两类病变中的总体构成比不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二.则5,P<O.0“人进一步的统计比较:I型血管集束征中,炎症占比例较高瞩0%入肺癌占3二.2%,两者之间差别显著(*=且0.308,按。’=0.0125水准,P<0.0005X皿型血管集束征中肺癌占比例较高门2.6%入炎症占8.7助,两者之间差别显著(*=6.24,按。‘=0.01 25水准,P<O.of 25人而 11型血管集束征在两类病变中所占比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0.1886,P>0.5)。 3 以SPN为病变表现形式的各类病变血管集束征表现形式的比较 各种表现形式的血管集束征在各类疾病中的构成比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k‘=7.068,P>0.1人 讨 论 1 对血管集束征的客观认识 1.1 关于血管集柬征的概念 血管集束征是MOri于1990年首先对CT图像上SPN病变周围可见血管与之连接这一现象进行的描述。它是指肺内SPN病变周围可见一支或多支血管结构受病灶的牵拉向病灶方向集中或通过病灶或在病灶边缘截断的表现。其中的血管可有或无不规则的增粗扭曲。 1.2 关于血管集束征的构成 我们将所有病例的CT原始图像通过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然后通过电影式连续回放,从多个角度跟踪这些血管直至肺门来确认这些血管的性质。我们发现血管集束征的构成血管均为肺动脉和/或肺静脉,而未见其它血管成分。这一结果与MOri的观 ·3·点一致。 1.3 关于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机制 肺癌的血管集束征的形成与病灶内部的纤维化反应有关。这一点己为国内外学者通过CT-病理对照研究证实。另外,我们认为虽然慢性炎症、结核及肺癌均可产生血管集束征,但是它们是三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而这三类疾病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均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