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心理问题滋生,认同危机日益严峻。社会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来建构认同。作为“国粹”的文化载体,纪录片《京剧》折射艺人生存、家国兴衰与时代变迁的内在联系,使受众于体悟中找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期望。但随其热播,在声画关系、艺术专业性及真实感等方面引发争议。本文以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叙事语言、结构及话语三个层面对《京剧》探讨。拨开争议的云雾,以得出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有益的纪录片叙事之道。本文共分三大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层层推进。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综述、背景、意义、思路及方法等。关于戏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话语层面研究较少,综合运用理论与文本分析法对《京剧》叙事研究有一定创新性。第二部分包含三章,对《京剧》叙事特征由表及里的思考与探究。由微观入手,《京剧》的叙事语言特点有三方面。以诗意旁白、藏情于景的同期声及独特的戏曲音乐共同形成叙事声音的艺术表现力。以高速摄影与超长镜头表现画面细节与温情,以动静结合步入中国审美意境的画面魅力。于诗意、悬念、象征、搬演及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声画组合的妙处。其次,《京剧》采用多线式渐进叙事结构。线索间内在联系为:以平行线索为主,交错线索为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具体而言,在人物、京剧及社会三条平行线索共同推进下,完成叙事的循环与平衡。两条交错线索分别从坤伶及普通艺人的视角观照京剧与社会的关系。然后,第四章对其深层文化意义的探讨是本文重中之重。其一,雅俗共赏的大众话语特点表现在:平民化彰显人文关怀,娱乐化以期寓教于乐以及故事化满足认知需求。其二,见微知著的历史话语。在社会历史视角下,聚焦于艺人遭受的变化,突出人物在特定生存境遇中的心理与抉择,揭示人物命运、梨园风雨与时代变迁的共构关系。该关系特点为:以人物选择促进京剧发展,以人物多舛见历史之重,以及京剧的兴衰与时代共鸣。其三,多维真实的纪录话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营造审美意境,使观众感到时空真实、情感真实、哲理真实乃至超越真实,在心理与京剧“共鸣”,在“余味”中改变人生格局。第三部分是结语,主要对《京剧》叙事语言、结构及话语特点进行总结与提升。笔者认为有关争议的本质是话语矛盾,传统文化能于“争鸣”中走的更远。京剧的国际化地位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给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纪录片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