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阴山构造带西段、环鄂尔多斯断裂带北缘,河套断陷带西部,一直是中国北方构造地质与环境演化的热点区域。晚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活动异常强烈,阴山持续不断隆起,山前活动断裂广泛发育,河谷不断下切,冲洪积扇快速叠加发育,造成了区内典型的河流阶地、山麓台地、冲洪积扇、河套盆地等地貌景观。因此,通过对该区构造地貌演化过程来研究阴山西段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及其特征不仅可以恢复区域新构造演化史,更深层次的探讨河套断陷与阴山隆起的盆山耦合机制,还对河套盆地古地理格局变化,尤其是河套古湖与古黄河的演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阴山西段山前断层的研究,认为上新世4.7-3.7Ma左右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表现为一系列倾向NNE向的正断层活动;结合前人地震资料研究,计算出4.7Ma以来阴山西部乌拉特后旗碱各素淖弯地区相对平均隆升速率为1.49mm/a。这较前人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对山麓两级台地沉积物及地貌的研究认为:内蒙古阴山南麓至少经历过109kaB.P与59ka kaB.P.左右的两次大湖期与两次湖水萎缩古河流发育期;山前活动断裂控制了台地的形成,并根据据其顶部沉积物的年龄与台地陡坎高度计算出69ka.B.P.以来阴山的平均抬升速率约为0.94m/ka。通过对区内普遍发育的4-5级河流阶地沉积学、地貌学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认为晚更新世76ka.BP.以来该区河流阶地经历了76.97–58.00、51.61–46.25、41.28–32.19、23.22–15.79ka.B.P.间歇性的4个沉积期与58.00–51.61、46.25–41.28、32.19–23.22、15.79 ka.B.P.至今4个下切期,且西部、中部与东部地区的沉积下切历史有较大差别;本区河流阶地是在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联合驱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隆升是形成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水流流量与沉积物通量比率影响阶地的沉积-下切行为转换,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河流在各阶段的下蚀速率,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阴山西段的隆升模式:5841 ka.B.P.之间,阴山西段的隆升以中部高于东西部的穹窿式差异性隆升为主,而23ka.B.P.之后,阴山西段的隆升区段差异性减小,逐渐趋向于整体隆升,且隆升速率逐渐减小。通过对内蒙古阴山西部南麓地区冲洪积扇体地貌形态及沉积物的考察研究,认为阴山自全新世早期至晚期一直处于持续隆升状态,且全新世早期至晚期的气候条件,由湿润逐渐转为干旱、半干旱。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上新世(N2)以来阴山西段新构造活动阶段、特征及地貌响应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盆山耦合与古地理格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