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我国消费水平在2016年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又受到了极大的打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水平,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消费需求的提高。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如: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性别特征等。2016年初,我国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人力资本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因素,提升我国居民整体素质水平有助于改善我国产业供给结构。为了从新的视角,提出降低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可行建议,本文以家庭为单位,选取家庭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指标计算我国居民储蓄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中年阶段对于储蓄与收入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选取2002年-2014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就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并使用GMM估计方法来研究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关系。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我国居民储蓄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将会有助于降低我国居民储蓄率。根据这一结论,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高企储蓄率现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实现扩大消费,提高我国总需求的目标,推动我国经济平稳有序地发展。本文具体分为五章节,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和选题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回顾与总结消费储蓄相关的经典理论,为后文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实证估计奠定基础,并梳理与本文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找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同时,简要介绍本文所选取的估计方法,并分析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其次,介绍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主要从劳动力供给灵活性、投资决策能力、预防性储蓄、理财意识等四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定性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两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最后,通过定性分析,对我国当前居民储蓄率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31省份2002年-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控制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人均收入增长率、房价变化率、总抚养比等因素,对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两变量进行估计。实证结果为: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储蓄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提高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将会降低储蓄水平。2016年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80后的世界—复旦大学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中表明,学历越高的群体,其消费意愿越强烈,与本文提出的假设一致。根据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储蓄具有反向关系这一结论,本文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完善个人信用消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消费水平,实现扩大总需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