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研究了含硅量为0.04,0.10,0.18,0.36wt﹪的四种钢材热镀锌镀层的生长动力学规律和预先电镀镍后热镀锌方法对生长动力学规律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含Si0.36wt﹪钢预电镀镍法处理后热镀锌过程中镀层合金相的形成和生长规律,并并对预电镀镍法对活性钢热镀锌镀层生长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直接热镀锌时,镀层的生长动力学符合用公式表示为T=Kt的乘幂规律,其中T表示镀层中的合金层厚度,t表示浸锌时间,活性相对高的钢对应的n值相对也较大;四种钢的镀层厚度与Si含量的关系呈现了明显的圣德林效应,而且浸锌时间越长效应越明显;Si含量对钢热镀锌反应活性的影响主要是对ζ相生长的影响;预电镀镍后热浸锌镀层的生长在一定的浸锌时间内也符合乘幂规律,但镀层总体的生长动力学公式中的n值出现显著的下降,说明镀层的生长受到抑制;预电镀镍后热浸锌镀层生长的圣德林效应基本消除,镀层厚度与Si含量的关系不再明显,镀层的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镀镍层的厚度.预电镀镍后热镀锌时,锌浴首先与Ni层反应,生成一系列Zn-Ni金属间化合物相层,从基体一侧依次为剩余的Ni层、γ、γ、δ<,2>相层和自由锌层η相;随着进一步的扩散和反应,γ和γ相层逐渐消失,在钢基和δ<,2>相之间生成Fe-Zn金属间化合物δ<,1>相层和Fe-Zn-Ni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相г<,2>相层,然后随着δ<,2>相层和г<,2>相层的消失,在钢基与δ<,1>相层之间生长Fe-Zn金属间化合物г<,1>相层,在δ<,1>相层与锌浴之间生成块状的Fe-Zn金属间化合物相ζ相层;在更长的浸锌时间后,镀层中г<,1>相层保持稳定可见,而δ<,1>相层和ζ相层成为致密的层状结构,δ<,1>相层较厚,而ζ相层则较薄.利用Fe-Zn-Ni三元相图,分析了浸锌过程中合金相的生成和转变过程.综合分析比较了热浸锌镍合金法、预电镀镍法与预化学镀镍磷法对超厚镀层的抑制作用、抑制机理以及工艺优缺点.预电镀镍法由于在钢表面电镀了一极薄的电镀镍层,从而改变了浸锌时整个镀层的合金相形成与生长过程,改变了热镀锌镀层的合金相形成与生长过程,同时也改变了镀层的生长动力学规律,它对Si含量高达0.36﹪的活性钢也同样有效,且到抑制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