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在徐州梆子中的艺术表现分析——以徐州梆子戏《母亲》为例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江苏梆子剧院最新作品徐州梆子戏《母亲》为例,简述琵琶在作品中的演奏技法、与唱腔的配合要点,分析了徐州梆子伴奏中琵琶的地位以及琵琶的功能,对琵琶在徐州梆子中产生的艺术表现进行阐述和概括。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主体划分为三个章节。绪论中对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作出概述,最后一节简述了徐州梆子的历史渊源。第一章为《母亲》的创作背景、作品剧情和主题思想的说明,结合作品简述了徐州梆子的板式结构和调式调性。第二章中笔者结合谱例,从琵琶演奏者的角度对《母亲》中琵琶所使用的左右手技法和演奏要点进行说明,分析了琵琶演奏者在与唱腔配合时应有的自我定位。本文第三章首先将琵琶和其他弹拨乐器对比,剖析琵琶在乐队中的功能和优势,评价了琵琶在徐州梆子伴奏中的地位。最后阐述琵琶在《母亲》中的艺术表现,由小见大,对琵琶在徐州梆子中所呈现出的艺术表现进行概括。结论部分是对全文观点的叙述和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柴科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的基础上,对尼古拉?伊科诺穆改编的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的戏剧性进行深入探析。通过对《胡桃夹子》结构的戏剧性、调性与主题的戏剧性、戏剧性的演奏诠释等方面的分析,最终阐明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中包含丰富的戏剧性,从而使演奏时可以更加准确的诠释作品,对双钢琴演奏提供一定的帮助。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着重关注柴科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改编的前提条件
学位
自中国民族乐器二胡进入世界舞台以来,已多次有新作品出现,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风格,拓宽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表达力,二胡的演奏也得到了逐步加强,这使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同时更多的作曲家们开始考虑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相融合。《兰花花叙事曲》作为一首传统音乐与现代风格相融的经典曲目,其取材于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曲调和故事情节,运用了自然的叙事手法,结合了现代乐曲常用的
学位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将复调音乐的发展推向顶峰。这首《意大利协奏曲》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巴赫将协奏曲这一体裁同复调音乐相结合的成果,并且是为双键盘的拨弦古钢琴而创作,作品的体裁和内容都极具特色。本文将对比分析格伦·古尔德和安德拉斯·席夫演奏这首作品的音响版本,从巴洛克时期的演奏风格特点和钢琴演奏技巧两个方面分析两种音响版本的异同,并结合音频图谱和谱例具体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
学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以下简称“斯式体系”)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及影响。“演员创造角色说”是理论的核心部分,是斯坦尼一生舞台经验的重要总结。本文以斯式体系作为理论依据,分段阐明了“演员创造角色说”的重要思想及理念;其次将歌剧《托斯卡》融入其中,对女主角的形象塑造进行结合研究,从而使得歌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够更加充分和准确;最后在咏叹调作品《为艺术,为爱情》上集中体现,将“演员创造角色
学位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这一时期,作曲家们突破了古典主义音乐严谨、理性的束缚,将作曲家的个人情感放到首要位置,并且他们常常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尤其是文学作品,而舒曼就是此类创作的代表人物。音乐与文学在起源时,是相结合的。在发展成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后,一方面两者结合的形式不断丰富,另一
学位
本文选取多尼采蒂轻型抒情男高音作品《甜蜜纯洁的梦想》作为研究对象,对西洋歌剧艺术的声部划分体系、多尼采蒂轻型抒情男高音作品声部特征及咏叹调《甜蜜纯洁的梦想》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第一章是文章的引言,介绍了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可行性;第二章对轻型抒情男高音的声部特征进行详细阐述;第三章透过剧中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作品曲式对作品详细论述;第四章研究比较不同歌唱家演唱版本并阐述本
学位
在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育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钢琴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基于“练”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到来,一种“互联网+钢琴教育”的陪练模式应运而生,即“在线钢琴陪练”。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进行的线上钢琴陪练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音乐教育中的新兴样态,其便捷性与灵活性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接受陪练教育。在教育人类学与音乐教育层面上对此教
学位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大师,歌剧《图兰朵》凝聚了他去世前全部的心血,是他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歌剧。柳儿作为其中的女高音角色,将普契尼反复吟唱的“爱与死”的主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她的咏叹调至今都深受观众的喜爱。本文重点对歌剧《图兰朵》中柳儿的人物形象及其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特点进行分析,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柳儿”一角在歌剧《图兰朵》中的呈现;第二章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第三章柳儿咏
学位
淮海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由早期自由发展的“拉魂腔”,到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宣传抗日的“淮海小戏”,最后通过戏曲改革正式成为地方戏曲剧种。在此过程中,国家也实现由“不在场”到“在场”的转变。为全面的剖析淮海戏的历史发展,对淮海戏的传承变迁进行合理化解读,文章以“国家在场”为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以沭阳县淮海剧团的历史考察与现状调查为主线,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为基础研究方法,借鉴历史学、社会学、政
学位
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是继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之后的又一位重要的法国作曲家。作为“法国六人团”成员之一,达律斯·米约的作品始终以新古典主义创作理念为宗旨进行创作。他的钢琴作品中既体现了诸多对于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继承,又富含了对于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的创新。作品不仅展现了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