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其土地利用效益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效果。然而,无序蔓延的开发区不仅造成工业用地的低效、无序利用,而且侵占了大量优质耕地,进一步导致粮食危机隐患的凸显。整体而言,我国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十分粗放,集约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集约节约用地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大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土地集约利用这一重大命题已逐渐为各界所关注,为规范开发区土地利用,国土资源部专门制定了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的评价标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也日益完善成熟,然而现有的土地产出效益评价体系过于绝对和单一,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有效,并未有效区分开发区自身难以控制的开发区级别及地理位置因素等外在因素与开发区自身管理、产业集聚等内在因素对土地产出效益的贡献程度,因而依据传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在政策意义上明显弱化,各开发区很难依据此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为促进自身发展制定特定的土地利用策略。本研究旨在构建开发区工业用地相对产出效益评价指标,通过剔除政策因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以客观衡量开发区自身管理对土地产出效益的影响程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开发区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策略和政策建议,促进开发区土地进一步集约高效利用。借鉴索洛残差法,本研究利用上海市28个工业开发区2004-2013年10年间数据进行方程拟合,从而得出上海市开发区工业用地相对产出效益的回归方程,进而对各开发区10年来的工业用地相对产出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传统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的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发区级别等政策因素以及区位因素对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有较大影响;开发区工业用地相对产出和绝对产出效益评价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近10年来,上海市开发区工业用地相对产出呈现“倒U”型发展态势,开发区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工业用地相对产出较高与较低开发区具有鲜明产业特征差异。最后,针对评价结果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