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珊瑚朴的繁殖技术与生理生态特性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新发现的金叶珊瑚朴(Celtis julianae‘Jinye’)迅速得到应用,本文研究了其繁殖方法与生理生态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金叶珊瑚朴的离体快繁中,最适外植体为春季解除休眠的冬芽,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MS+IBA0.01mgL-1,2%糖;最适丛生芽继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01mgL-1,2%糖;生根率不高。 2.接穗粗度对金叶珊瑚朴嫁接成活有显著影响,以1年生以上木质化程度高的枝条作接穗进行枝接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砧木选用2年生实生苗,在春季树液流动时嫁接为宜。 3.与珊瑚朴相比,金叶珊瑚朴叶片较大,芽具有早熟性,萌发力和分枝力强,枝长与节间长度均小,高生长慢,树形紧簇丰满;金叶珊瑚朴叶色呈现季节性变化,春季颜色金黄,夏季黄绿色(151A~144A),秋季接近绿色(144B~143A),而珊瑚朴的叶色基本保持深绿色(137A~B)。 4.与珊瑚朴相比,金叶珊瑚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更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小,从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得以充分表现;金叶珊瑚朴叶片中质体色素含量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随光照强度的提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下降,而类胡萝卜素总量略有增加,使得其叶片的黄色表现得更好。 5.超显微观察发现,珊瑚朴的叶绿体切面多呈椭圆形,其内部基质着色较深,充满复杂的内膜系统,有明显的嗜锇体球。而金叶珊瑚朴叶片的叶绿体的基质片层分散,内膜系统较少,淀粉粒和结构空洞多。 6.金叶珊瑚朴的光补偿点为55~65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500~1800μmol.m-2.s-1,均较珊瑚朴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在夏季“午睡”现象明显。; 7.淹水处理后,珊瑚朴的高生长、叶面积、生物量、地径和ADH活性均有显著变化,淹水结束后的补偿性生长较慢;在水分亏缺的条件下,叶片的自然饱和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跃变,对干旱胁迫程度作出灵敏的反映,复水后植株补偿性生长很快。由此认为珊瑚朴是一种中等耐涝而极耐旱的植物。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广场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它与城市街道构成了城市最基本的外部空间。这类空间由线性的交通功能结合点状和面状的逗留、汇聚功能,形成一个城市中人们户外活动的物
本文利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转抗生素基因的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 WCS358::phl菌株、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CS417r、2-79、Q2-87及提
水资源匮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园林事业的发展。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在干旱、低温、盐和ABA等逆境的胁迫下,脱水素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表明脱水素可
本研究对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菌株产生的毒素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对分离后蛋白组分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松材线虫
该文系统地回顾了广背蜂总科和扁蜂科的分类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扁蜂科的外部形态、分类特征和生物学习性;运用支序系统方法和原理,初步探讨了扁蜂科的属级系统发育关系,支序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_2,研究光合作用对于认识和理解碳收支平衡和区域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光能利用率作为植被光合作用的关键参数,成为监测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关键因子。随着高光谱的发展,光化学植被指数(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PRI)在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li)、大头典(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 var.pubescens)和吊丝单(Dendrocalamopsis vario-striata)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易栽培、周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