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Burrell和Bauman于1951年首次将行为心理学应于经济学中用以解释经济现象,提出了行为财务的理念。并指出在权衡所得的投资收益时,不仅需要确立和运用量化的投资模型,还应对投资者本身即人性方面的内在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被公认为是起源于1958年Franco Modiligani和Merton Miller所合著发表的MM理论。其中的市场有效性、投资者理论及完全套利等假设,是MM理论成立的假设前提,但是实际上并非有如此的理想的情况。为了探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在MM理论提出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在围绕放松MM理论的种种严格的假设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等等。这些研究基本上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分析框架,多是建立在管理者和投资者是理性的基石上。然而,伴随着对企业资本结构领域研究的持续深入,许多经典公司财务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在所得到的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中显现了出来。比如较之已经取得成功的项目,公司的决策者常常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其负有责任的失败项目中。还有自信程度较高的决策者可能选择的一个较为激进的资本结构,因为负债比率过高的而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过度悲观的决策者选择的资本结构则会趋向于保守的估计,而使公司丧失了一些可能较好的发展机会。还有诸如存在利润操纵行为,包含有选择性披露、粉饰报表和盈利短期偏好等等,且现有的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却无法用来对此加以阐释。因而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行为财务学与人类理性的偏离及资本市场理论的检验是紧密相关的。行为财务理论逐步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从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角度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其可能会对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自此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当中开始涉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之放松了对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更为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较好的诠释了一些经典公司理论研究中无法解释的“异象”。行为财务理论,自其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此的极大关注。行为财务学认为,当从情绪、偏好等心理方面的角度出发,公司的管理者实际上与市场上的投资者一样,同样也受到其影响,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资本市场也深受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的影响。在近几十年以来,虽然西方学者对公司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予以了高度重视,但研究却因为各种原因仅停留在表层。而在我国特殊的制度和背景之下,从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尤其是以过度自信为代表)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为匮乏。本文在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了2010—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本文也因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一共分为以下5个章节,具体内容概况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一个总括性的介绍,用以阐释了本文进行写作的所参照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选题与研究意义,接着对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仔细说明,最后简要的评述了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通过文献评述和理论分析,究其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与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及归纳,即过度自信是管理者中存在最稳健的心理特征,及其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债务期限结构理论、资本配置、企业投资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紧接着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定义、表现等进行详细的阐释,并深入探究了是何种因素造就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并归纳评述了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以上为第四章的研究假设的提出及后续实证检验打好了夯实的基础。第四章是实证检验部分。首先是研究假设的提出,根据第二章节和第三章节作为理论基础,共在此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设。实证研究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在此部分的到了很好的应用。该部分对于管理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及对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情况有机结合。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前文所评析得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用来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指标,并设计了以企业在样本期内的并购次数和管理者所获得的相对薪酬为基准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指标,通过进一步分析,论证了其具有合理性。接下来运用回归分析来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等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前几章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证实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对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并基于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得出本文的研究中所存在局限性,并指向后续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方向上的合理建议。在传统的经济学当中,有关理性决策者的假设正在逐步被摒弃,本文将选择从行为财务的视角出发,来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以及其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对传统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拓展和丰富。一直以来的对行为财务领域进行研究的文献基本上是从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两个方面进行的,而截止目前,大量的研究文献主要对投资者非理性的研究更为深入。相比之下对管理者的非理性,尤其是其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当中实证研究比起理论研究要滞后不少。同时,本文试图从管理者非理性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更为贴合我国客观现实的经济环境,也是对于传统财务理论的进行的有益补充;同时从一个新的视野阐释了实际情况下传统财务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从而拓展及丰富了公司财务理论、行为财务学的相关研究内容。最后,基于对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的进行的研究,相关的融资策略、债务期限结构等都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让管理者们意识到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的情形,协助管理者们在决策过程中改善决策的质量,尽量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为过度自信心理而引起的谬误。为企业改善自身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