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其广泛而且深远的影响。而中国自从2000年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跨国经营绩效开始出现问题:发达国家企业海外经营失败案例不断增加,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合并失败、Telefynica电信公司和Sonera电信公司合资破产等;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断遭遇失败,如TCL收购汤姆逊彩电遭受巨额亏损、明基与西门子“闪婚”失败等。因此,不管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深入研究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因素及影响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上,跨国企业的经营绩效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总的来说,尽管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一,在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方面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而且对此不一致的结论,目前文献大多从其直接影响来解释,从间接影响出发解释的文献还非常少。第二,关于国家文化差异、海外进入模式(简称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第三,现有相关的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如何从间接影响的角度来解释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不一致结论,并从发展中国家出发来系统研究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绩效等相关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其跨国企业面临的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选择以及跨国经营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1.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针对当前的现实和理论背景,本文试图系统地考察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并利用这个传导路径来解释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经营绩效的不一致结论,然后实证检验此传导路径在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中的适用性,最后,利用这些结论来指导中国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战略。本文具体分三大部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中国企业FDI绩效现状,考察国家文化因素对中国企业FDI是否存在影响,提出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事实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截至2007年底,中国企业FDI的宏观与微观绩效均不理想。中国企业FDI结构分布不均衡、总体规模偏小、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和融资渠道的制约、FDI中面临的跨文化风险(国家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均对其宏观与微观绩效产生了不利影响。综合这些原因,可以看到跨文化风险是引致中国企业FDI绩效不佳的原因之一。而跨文化风险导致的明基西门子“闪婚”、TCL并购阿尔卡特等失败案例,均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国家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FDI存在影响,且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粗略地推断国家文化差异是可以通过影响跨国企业的海外进入来影响跨国企业的绩效的。仔细分析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进入模式决策是核心组成部分。那么,国家文化差异是否会影响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绩效?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呢?即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绩效的概念、理论以及相关文献的考察,为后文分析以及实证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并提出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首先,通过对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绩效的概念和理论的考察,选择本文的跨文化理论基础以及进入模式理论基础。综合考察文化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基于价值观差异来研究国家文化差异且能够用来解释企业行为的相关理论有:克拉克洪一斯托特柏克(Kluckhohn-Strodtbeck)理论和霍夫斯塔德(Hofstede)(简称霍氏理论)理论等。比较这些理论,霍氏理论在理论上与本文研究目的最为契合,从实证角度讲,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调查研究,而且将国家文化特征量化,霍氏理论的有效性和解释力都在国外学者对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中得了证明。基于这些不可替代的优点,本文选择霍氏理论作为跨文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同样地,综合考察当前所有进入模式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理论,代表性的有交易成本理论和生产折衷理论等;第二类是基于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理论,代表性的有发展阶段流派以及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进入模式理论流派等。总的来看,基于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理论难以将变量量化,而基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理论中,交易成本理论能够用来解释企业在不同FDI模式之间的选择,是所有进入模式理论中最为成熟的一个理论。所以,本文在研究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时,采用交易成本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其次,进一步界定本文研究的国家文化差异、进入模式以及跨国企业绩效的范围。国家文化差异和进入模式包含的内容非常庞杂,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概念进一步界定。首先,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模式与绩效的文化因素主要有国家文化特征与文化距离两个方面。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跨国企业,国家文化特征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常量,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国家文化距离(简称“文化距离”)的影响。根据Luostarinen(1980)等对文化距离的定义,本文“文化距离”主要指的是在跨国直接投资中,采用霍氏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出来的,投资方所代表的母国与被投资方所代表的东道国之间在文化核心要素即价值观上的差异程度。其次,由于控制程度是不同进入模式选择中的-个非常关键的参考变量,因此,本文选择根据控制程度来定义和划分进入模式。比较贸易式、契约式和投资式三种进入模式,投资式进入模式(FDI进入模式)受国家文化因素影响最显著,而投资式进入模式又可分为:新建与并购或者合资与全资。由于合资与全资的划分方式将控制权的大小用股权大小清楚地体现出来。所以,本文将合资和全资模式的选择问题作为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研究对象。最后,由于上文已经界定本文国家文化差异主要研究的是文化距离、而进入模式主要研究的是跨国企业的FDI进入模式,因此,本文要研究的跨国企业绩效指的是FDI企业的经营绩效,具体指的是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后,通过对当前文献文化距离、进入模式以及跨国企业绩效的研究情况的考察,提出三者之间的传导路径。当前国外关于文化距离与跨国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实证结果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文化距离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也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国内关于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和进入模式选择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已有的文献中大多侧重于对进入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对绩效的定性分析。总的来看,对于文化距离影响进入模式的不一致结论,当前已有一些文献从直接与间接影响出发进行了解释,而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不一致结论却大多停留在直接影响方面,很少有人从间接影响出发来解释。那么,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不一致结论背后是否存在一些间接影响因素呢?根据当前文献对文化距离、进入模式以及跨国企业绩效的研究情况综述,笔者发现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除了存在直接影响外,可能还存在这样一个间接影响的传导路径:文化距离→进入模式→绩效。如果此传导路径存在的话,那么,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不一致结论就能从其间接影响出发得到合理的解释。具体如下:首先,文化距离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出现不一致的结论;其次,进入模式的选择对跨国企业绩效存在影响;最后,文化距离能够通过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最终影响跨国企业绩效,从而出现不一致的结论。这样就从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方面出发,解释了此不一致结论。但是,这个传导路径是否客观存在呢?根据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以及进入模式选择的文献综述,可知,文化距离会对跨国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且文化距离会对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也产生影响。那么,只要证明进入模式能够影响跨国企业绩效,此传导路径则从理论上讲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关于进入模式是否影响跨国企业的绩效,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且发现进入模式对跨国企业绩效存在影响。而从跨文化管理理论出发可知,不同的进入模式下,需要实行不同的文化差异管理方法。合资模式不仅要管理企业内部文化冲突,且要管理外部文化冲突,而全资模式主要管理企业外部文化冲突。总的来说,不同的进入模式下,各自跨文化管理的效果,最终会调节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差异会通过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绩效。总的来说,此传导路径从理论上讲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这个传导路径是否适用于中国企业的FDI?第三部分,检验文化距离通过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是否适用于中国企业的FDI情况,并利用实证结果来指导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首先,文章分两个部分实证检验上述传导路径:一是检验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的影响;二是检验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对跨国绩效的影响,以及检验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其中,间接影响即文化距离是否能够通过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的绩效。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的影响方面: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构建实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假设。选用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的26家跨国企业集团的174家海外子公司200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采用二项式logit模型来检验文化距离因素对合资和全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大,中国跨国企业FDI进入模式更加偏好选择合资模式;(2)东道国市场经济规模越大,中国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进入模式;(3)中国跨国企业的专有知识越多,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进入模式;(4)中国跨国企业规模越大,其进入模式选将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模式;(5)中国跨国企业多元化程度越大,进入模式将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进入模式。总的来说,此部分实证结果检验了中国跨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而二项式logit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对中国跨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文化距离影响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得到证明。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对跨国绩效的影响,以及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方面:根据以往相关文献,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衡量中国企业的FDI绩效,提出理论假设。同样利用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市的26家跨国企业集团的174家海外子公司200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控股比例越高或选择全资模式,其海外子公司绩效越高。(2)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大,海外子公司的非财务绩效越高,财务绩效越低。(3)进入模式能够调节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影响,即文化距离能够通过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绩效。总的来说,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对跨国企业绩效存在影响;且文化距离对中国跨国企业绩效存在直接影响,也存在间接影响即文化距离能够通过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绩效,这样,上述传导路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FDI得到了验证这个传导路径能够解释文化距离与跨国企业绩效之间不一致结论也得到了验证。其次,利用这些实证检验结果指导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主要用来判断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的优劣,并指导最优进入模式选择的决策。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文化距离越大时,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偏向选择合资。而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对跨国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全资模式带来的绩效高于合资模式。由此可见,在既定的文化距离下,中国企业选择的合资模式,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大的绩效。因此,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不一定正确。那么,该如何来选择正确的FDI进入模式或最优的FDI进入模式呢?采用跨国企业绩效作为评判标准,能够提高且最大化跨国企业绩效的进入模式,为最优化进入模式。根据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的绩效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实证检验得到的结果可知,对于不同的绩效目标,文化距离对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进入模式的间接影响均不同。因此,要选择最优的FDI进入模式,必须重点考虑跨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即判断企业的海外进入是为了获取财务绩效还是非财务绩效。然后,根据这些战略目标来选择进入模式,同时匹配企业内外部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海外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以及环境状况来选择进入模式,由于无法一开始便确定哪种进入模式是最优的,只有根据这些战略绩效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动态的调整,直到实现最高的战略绩效。这样,我们便得到了最优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动态决策过程。2.论文的主要结论总的来说,通过以上三大部分的研究,文章从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影响出发,提出并验证了文化距离通过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厘清了文化距离、进入模式以及跨国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出现的不一致结论也得到了解释。同时,通过实证检验,此传导路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得到影响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利用此传导路径以及这些影响因素来指导中国企业FDI模式的选择,通过分析,最终得到最优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动态决策过程。3.论文的主要贡献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结论,本文主要的贡献在于:(1)本文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文化距离、进入模式与跨国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距离影响跨国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并利用此传导路径,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出发,对以往文献中关于文化距离与跨国企业绩效的不一致结论进行了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2)本文采用中国跨国企业FDI数据,考察了中国跨国企业FDI中的国家文化距离、进入模式以及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和指导中国跨国企业FDI进入模式的选择。(3)本文采用经济计量模型,从国家文化距离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国跨国企业FDI绩效的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本文采用霍氏理论5个文化维度来测度总体的文化距离,并分别实证检验了总体文化距离以及单个文化维度距离对中国企业FDI进入模式以及绩效的影响。4.论文的后续研究方向虽然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文化包含的内容庞大,而本文只是研究了其中一个部分;本文选用的霍氏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均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以及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本领域的研究可以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延伸或扩展:第一,文化是个内涵与外延非常广的概念,后续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化定义,以及不同的文化测度方法来进一步研究跨国企业海外进入与经营中的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适用于发达国家跨国投资企业的理论和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西方国际化理论进一步进行检验与创新,尤其是需要基于中国企业海外进入动机与战略,构建适用于中国企业的海外进入模式理论;同样地,基于东方文化来构建适用于指导和解释中国企业行为的文化理论。第三,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方法或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随着中国银行业等金融类企业的海外扩张,金融类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战略、文化因素的影响、国际化背后的特殊规律等方面均急需中国理论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第五,由于文化风险、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的存在,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状况和企业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进入模式,避开东道国的政策壁垒或分摊各种风险,是当前跨国企业国际经营的一种趋势。因此,对于混合进入模式的战略选择,也急需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