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一般是指3—7岁未入小学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的成长经历会对个人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生理方面,更包括心理方面、社会交往方面、家庭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目前,国内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研究比较全面,基本上囊括了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然而,却很少见到对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状况比较全面且直面的论述。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很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这些打工者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其中很多人现有年幼的子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入学之后的事情,故而忽略了孩子入学前的看管和教育。然而,3—7岁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且发展相当迅速。这段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和教育,对其一生将会起到不容忽视的影响。因为这样的现象在贫困县中更易常见,故而笔者选取了其中一个贫困县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其学龄前儿童的具体成长状况,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安徽省宿松县的留守现象比较严重,县里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整体运行良好,但是在师资配备和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对小学教育的大致模仿,这使得学龄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笔者主要以实地走访观察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在调查中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引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营养不良等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虽然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但仍然需要得到重视;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及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易察觉却客观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正确对待;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需要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习得,但是在他们的教育中却明显欠缺。最后,笔者根据走访情况及观察总结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认知,认为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一个办法。其中,加大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最根本的一项解决措施;加大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也势在必行,包括医疗卫生设施配备及幼儿园建设等;采取措施使学前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校、政府和家庭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大关注;注重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利于其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心理问题的提早发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