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附件扭转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与扭转附件伴坏死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98例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的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坏死组(45例),非坏死组(5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坏死组体温、FIB及附件扭转度数均高于非坏死组(P<0.05)。FIB、体温及扭转度数与扭转附件坏死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46,P=0.014;0.290,P=0.004及0.306,P=0.002。体温、FIB及扭转度数对扭转附件坏死预测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668,P=0.004;0.643,P=0.015和0.670,P=0.004。三者联合对于扭转附件坏死预测的AUC为0.754,P=0.000。结论:坏死组体温、FIB及附件扭转度数均高于非坏死组。体温、FIB及扭转度数对于扭转附件坏死均具有一定预测性,但预测价值相对较低;三个指标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指标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