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水平差异成为区域发展差异的显性因素。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不能不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党在十七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分别都提到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辐射作用大、集聚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应集中有限资源,选择经济较强,投资环境相对优越的地区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增长极。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及后来学者对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陕川渝西三角经济圈”概念被提出,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带联合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本文基于上述的现实背景,在大量城市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陕川渝西三角城市群”概念的现实特点和可行性。本文重点通过利用区位商模型分析西三角城市产业功能组合,利用城市流模型分析西三角集聚和辐射功能,利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西三角与区域系统的经济联系强度对“西三角”现状作静态描述。研究结论证明西三角虽然从地理角度具有了城市群的群聚形态,但就经济条件而言还不成熟。关中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失衡,总体经济总量小;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中心城市“一城独大”,而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不强;尤其自古西南与西北因秦岭相隔,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未形成。所以,要加快推进西三角城市群网络体系的形成,初期必须依靠国家的推动和支持,加快完善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利用西咸新区成立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契机加速大西安快速发展;利用主体功能区划协调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一体化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