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爱无可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英国的国民作家。《爱无可忍》是他发表的第六部作品。本文借助创伤理论对小说《爱无可忍》作以解读,从个人创伤的角度对主人公乔,克拉丽莎和杰德受创后各自表现出的受创后的症状进行细致的梳理,对其受创的根源逐一进行分析,并分别探讨了三位主人公从创伤中复原的可能性。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探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主人公乔通过积极帮助他人,主动讲述创伤故事,重建自我人格以及修复自己破裂的婚姻等举措逐渐走出了创伤。他的妻子克拉丽莎在遭受终生不育的创伤后,通过领养孩子的方式获得了心灵的慰藉,走上了复原之路,让读者看到了她复原的希望。而另一位主人公杰德,由于他既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又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因此读者很难期盼他能从童年创伤经历中得到复原。此外,麦克尤恩在作品中书写创伤的意义还在于:他不是想渲染可怖的创伤场景,不是想隐喻时代的痼疾,而是想表达他对创伤经历者彻底走出创伤的可能性那略带悲观的深度质疑和忧虑。
其他文献
在过去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研究了文化维度和以国家为整体的文化差异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很少有学者将单独的某个群体内部的跨文化沟通作为研究对象,而在
摘 要:幼儿园小班的学生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是儿童情绪问题以及行为问题容易集中爆发的时期,如果不能有效进行引导,甚至可能影响到儿童日后的学习生活,成为家庭父母的一大忧心事,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如果问题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就幼儿园小班幼儿表现出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情绪与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关注儿童心理卫生健康必然需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已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著名权威杂志《经济学人》对中国的报道数量也与日俱增。自2012年1月28日刊起,该杂志为中国单独设立了一个版块。而有此先例的国家只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