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家兔游离长段股骨寄养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并通过大体形态观察、X线和组织学观察修复效果,为临床上利用自身游离长段骨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家兔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实验组截取家兔一侧股骨干中段15mm游离长段骨寄养在邻近血运丰富的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旁,对照组截取家兔一侧股骨干中段15mm游离长段骨在深低温(-80℃)下无菌保存,8周后将实验组寄养的长段骨和对照组深低温下无菌保存的长段骨分别予以原位回植修复股骨骨缺损。在游离长段骨回植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形态、x线和组织学观察,X线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分别根据Lane-Sandhu X线和组织学骨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体形态观察:术后各组动物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1周后消失。长段骨回植术后12周时,实验组骨连接端周围骨痂塑形良好,移植骨与自体骨界限消失;对照组骨连接端周围骨痂塑形较实验组差,移植骨与自体骨界限近连续。2、x线观察结果:长段骨回植术后12周,实验组骨皮质连接完成,骨痂塑形良好,回植骨吸收不明显;对照组骨皮质连续性欠佳,骨髓腔基本再通,骨折线不明显,回植骨少量吸收。两组长段骨回植术后4、8、12周Lane-Sandhu X线骨形成评分实验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结果:长段骨回植术后12周实验组大量的新生编织骨样组织,内含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骨凹陷细胞,骨连接完成,对照组骨小梁结构中见较多增生活跃立方形成骨细胞,小梁骨减少,由新生编织骨替代,骨板排列无规律,形成致密板层骨;两组长段骨回植修复术后4、8、12周Lane-Sandh组织学骨形成评分实验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寄养长段骨和深低温下保存的长段骨原位回植修复成年家兔股骨骨缺损均可愈合;寄养长段骨较深低温下保存的长段骨具有愈合时间短、骨吸收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