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股指期货合约交易在美国产生的市场、技术、风险三大基础,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基本具备了。但直到1981年,《夏德——约翰逊协议》的达成才最终消除了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的推出的法律(监管体制)障碍。到了20世纪90年代,股指期货交易发展成为全球金融期货市场最具活力的部分。2l世纪伊始,单一股票期货交易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最新发展特点,有“最终衍生品”之称。勿庸置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构成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主流和重心,而金融期货市场正是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核心。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国际股指(票)期货交易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和发展经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力图把握其发展态势;并以此为借鉴,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论证了在我国开展股指(票)交易的可行性。在股指(票)期货交易运行实务方面,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运作设计方案,希望能为股指(票)期货交易开办决策所参考;针对股指期货和股票期货的交易需要较强的金融技术支持的要求,对股指(票)交易的基本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从金融安全的角度,作者非常关切高度虚拟化的股指、股票期货交易(特别是股指期货交易)所潜在的高风险特性,结合国际成熟经验,前瞻性的提出了我国金融期货交易的风险分担与控制机制、监管体制的设计方案。 从国际股指(票)期货交易的发展经验中,我国可得到如下启示:其一,股指期货、股票期货交易主要是作为现货股票交易的“避险”机制推出的。股指、股票期货交易的开展,标志着期货交易的避险功能能够在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证券市场及金融市场交易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其二,自1972年首份外汇期货合约推出后,以前只有单一现货交易的金融市场所隐含的巨大交易风险找到了规避的途径,加上金融期货交易本身具有成本低、杠杆作用明显、流动性较强等特点,使金融期货迅速超越商品期货成为期货市场的发展主流成为必然。特别是和金融核心市场——证券市场密切相关的股指期货、股票期货交易更是金融期货交易的发展重心。其三,期货市场本身可以通过金融期货发展的契机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完善市场经济的市场建设,健全市场经济的价格发现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有重要意义。 考察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依然处于单边现货市场运行的阶段,与我国国民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的现实极不相称,而且累积了并易于诱发巨大的金融风险。我国应抓住时机推出股指(票)期货交易,以应对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资本市场体系与功能的完善及投资者与市场本身的尽快成熟,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股市价格的异常波动幅度体现了严重的系统风险,在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监管体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不够健全的背景下,流行“庄家”炒作行情,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非常突出,伤害 了市场信用和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开展股指期货和单一股票期货交易,可以为 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市场透明度、抑制行情操纵, 推动证券市场的规范稳定发展。 我国的股市发展己有相当的规模,投资者结构日趋合理,从而为期货市场交易捉 供了坚实的现货基础;经过治理整顿的期货市场,取得了制度建设、合约设计、交易 组织的宝贵经验;证监会对于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思路和监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针对现有股价指数难以充当股指期货合约标的物的情况,全国统一指数的编制工作进 展顺利。这一切使得我国己经具备了推出股指期货和单一股票期货交易必须的风险基 础、监管基础、市场主体参与基础、期货市场发展基础以及股指编制、合约设计的技 术基础。创新股指(票)交易势在必行。 股指期货和股票期货的合约设计,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必须切合我国证券市场实 际发展状况。应该明确合约设计与实际交易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是紧密相关的,其中股指 期货合约最初的设计应该面向机构投资者。文章特别什对进行股指期货和股票期货的交 易较高的技术要求,系统分析了有关保值策略、指数套利策略及投机策略的运用。 作者非常关注股指(票)交易所的选址问题,因为这实际关系到未来中国金融期 货交易中心的选择。文章力图超越单纯考虑股指(票)期货短期发展的思路,从经济、 金融资源配置以及全国经济、金融战略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应选址武汉的观点。 对股指期货交易、股票期货交易对股票现货交易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的实证结果显 示:股指(票)期货的推出不会改变证券市场的波动性,或者说期货交易对基础现货价 格波动性的影响小子现货市场交易本身所产生的波动性。但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 的,我国应通过积极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