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以归有光、唐顺之为首的唐宋派,上接唐宋八大家,下开三袁公安派和清代桐城派,在散文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流派。然而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意见纷纭,而其焦点则集中于归有光是否归属于唐宋派上。本文欲以归、唐间的比较为主,考察二人的学术思想和散文创作,从中找出各自的特点、契合之处与独具特色的散文艺术成就,对唐宋派进行一番梳理和探讨,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归、唐的思想差异,并分析了二人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接受和在理想人格践行上的不同表现。一方面,归有光和唐顺之都是在儒家学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明代中后期个性思潮的汹涌大潮下受其影响,归、唐都或多或少的接受心学思想,尤其是唐顺之甚至成为南中王门的代表人物。在理想人格的践行的道路上,他们各以不同的方式实践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归有光一生执着于科举考试,终老得第,在其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实践着他的人生理想;唐顺之在经历了仕途上的挫折后,接受了心学,并且专注于自我内省。第二章在归、唐思想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二人在文论主张上的差异,从“文以载道”和“文必有法”两个方面予以研究。“文以载道”是中国传统文论的基本内容,而“文必有法”则是唐顺之为适应明代科举考试提出的写作文章技巧。在内容与形式的双重限定下,归、唐散文并没有因持有传统文论主张而减弱其审美的艺术性。归有光以情感灌注文章,使其抒情散文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唐顺之借鉴史家文学的经验,使其传记散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第三章从唐宋散文、史传散文和王阳明散文三个方面阐述归、唐散文的师承渊源。唐宋派因崇尚唐宋散文而得名,唐宋散文是其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也是归、唐重要师承对象;而史传散文则是唐宋名家推崇备至的文学典范,作为效法唐宋散文的归唐二人遂酷爱史传散文,深受史传散文的影响。除此之外,王阳明的心学在风行天下时,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特色也影响了当时散文风格,这在归唐二人的散文创作中也有体现。第四章论述归唐散文的艺术风格的异同。归、唐二人的散文在艺术上各有特色,或尚神,或尚情,简约质朴;在写人叙事中显现出人性的光彩,深得司马迁“龙门笔法”之神韵,使得归唐二人的散文更加具有文学性,并处处彰显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提升了散文的思想高度,具有了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这也是归唐散文的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