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SiO<,2>复合气凝胶对吡啶光催化反应的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O<,2>具有许多不同寻常的特性,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TiO<,2>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该论文通过溶胶-凝胶过程结合非超临界干燥技术合成出TiO<,2>/SiO<,2>复合气凝胶,得到的材料为乳白色轻质块状多孔固体,它由直径约10nm的TiO<,2>和SiO<,2>微粒相互分散复合而成,孔径20-40nm,BET比表面积为200-400m<2>/g,孔体积在1-2cm<3>/g之间.复合气凝胶中SiO<,2>的相态为无定型,而TiO<,2>为锐钛矿型,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直到800℃也不发生相转化.TiO<,2>和SiO<,2>的在气凝胶中的良好复合有效地解决了TiO<,2>粉末光催化剂分离回收难的问题,同时克服了光催化薄膜单位面积上TiO<,2>担载量低的缺点.吡啶是焦化废水中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该论文首次以TiO<,2>/SiO<,2>复合气凝胶为催化剂,选择吡啶溶液为反应物,考察了其光催化氧化降解性能,并和TiO<,2>粉末的催化效果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气凝胶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2>粉末;当复合气凝胶中SiO<,2>的量逐渐增加时在TiO<,2>和SiO<,2>摩尔比为1:5时气凝胶的催化活性最好,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气凝胶中SiO<,2>的网络结构对TiO<,2>活性组分起着良好的稳定和分散作用;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在800℃时气凝胶的催化活性出现了一个极大值,XRD结果证明活性组分TiO<,2>的锐钛矿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逐步完善,而当温度高于800℃时气凝胶的网络骨架严重破坏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下降;当将吡啶溶液的pH值由弱酸性调节到弱碱性时气凝胶对吡啶的吸附效果明显增强,光催化速度急剧增加,这证明催化剂吸附能力是光催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催化反应时向反应体系中通入空气能大幅度提高光催化的反应速率,这一结果说明溶液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可能会使光催化反应有着不同的反应历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催化反应速率明显增加,反应结果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吡啶的氧化降解为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40.1KJ/mol;最后,论文根据实验结果还对TiO<,2>/SiO<,2>复合气凝胶光催化氧化吡啶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三氟乙醇,是含氟精细化学品麻醉剂异氟烷、去氯氟烷,抗溃疡药兰索拉唑,抗心律失常药氟卡胺,中枢神经药氟替尔等的关键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烯醚,是合成维生素E、异植
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纳米TiO2-Pt修饰电极电化学还原RX固定CO2。CO2的固定是C1化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首次使用纳米TiO2-Pt修饰电极作阴极,在有机介质中电化学还原RX固定CO2。研究分两步进行:(Ⅰ)铂微粒修饰纳米TiO2(Ti / nano-TiO2-Pt)复合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测试。运用电化学法研究电极的电催化活性。(Ⅱ)在铂微粒修饰纳米TiO2电极上电催化还
本文首次以5-(N,N-三乙氧基硅基丙酰胺)-1,10-邻菲罗啉[(phen)-N-(CONH(CH2)3Si(OCH2CH3)3)2](即phen-Si)为第一配体,分别以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和2,2-联吡啶(Dipy)为第二配体,
含金属棒状液晶材料的研究大部分只涉及到d-d、二配位或四配位平面构型的金属,而大多数过渡金属为八面体配位构型,因此制备六配位金属配合物液晶是这一领域的必然趋势.该文利
针对目前稠油掺稀油降粘及超稠油电加热降粘等技术所存在的能耗较高的现状,开展了掺活性水(即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替代井筒电加热工艺技术研究.该项目研究的关键是:(1)适合于
该文研究了聚苯乙烯负载的有机高价碘试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首先,我们以线性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制备了聚苯乙烯负载的二醋酸碘苯,通过研究发现:(1)PhI(OAc)/I或
镍基多元合金作为功能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钢铁表面沉积25μm—50μm的镍基合金层能耐盐酸、硫酸、碱及许多有机溶液的腐蚀,达到劣材优用,降低成本的功效,在电极材料上镀以镍基合金膜能作为电解食盐的阴极材料,降低阴极的析氢过电位,从而降低电解时的能耗和成本;以镍基合金作为燃料电池的氢电极催化剂,可以代替贵金属铂;同时镍基合金膜还具有良好的磁记忆功能,可用来制作计算机的磁盘、磁鼓等,所
该文将顺序注射技术与光度测定方法结合,首次用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药物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顺序注射分析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