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中独特而璀璨的一颗明珠。金庸创作的一系列武侠小说,可谓是全球华语世界里最脍炙人口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已经成为了千古绝唱。《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其另类的主题,传奇式的人物,使其成为了金庸先生最独特的一部作品,也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 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学的仁人义士中,不得不提闵福德教授。闵福德教授是著名的翻译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经典文学的英译工作。从最开始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翻译,到《孙子兵法》的英译,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英译,当然还有他花了六年时间翻译的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翻译家和文化的传播者。 《鹿鼎记》一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全书共五册,分五十回,然而闵福德先生的译本却只有三卷,二十八章,一个序幕和一个结尾,虽然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得到了保留,但是相比原著删节了很多内容。 本文的目的在于加深对闵福德先生译本的了解,尤其是对译本中的删减、概括、解释等现象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所以本文选取了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这一以翻译中的删减、概括、解释等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翻译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鹿鼎记》的英译本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所需回答的问题是:变译是否体现在《鹿鼎记》英译本中?变译对译文带来了哪些影响?变译的使用是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动机和研究对象。 第二章对金庸及其所有作品,特别是《鹿鼎记》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介绍了闵福德及其所有作品,包括翻译和原创作品,尤其是对TheDeer and the Cauldron进行了细致的陈述。 第四章讨论了黄忠廉的变译理论,主要陈述了变译及全译的关系,变译的标准和方法。 第五章以变译的方法为依据,通过对照原文本和译文本,找到变译在译文本中存在的证据,并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变译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第六章针对本文讨论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变译确实存在于闵福德先生的《鹿鼎记》英译本里,对于满足特定读者的特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会损伤作品的文学性,所以变译的使用也是有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