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肿瘤相关标志物的关联性,将宏观的中医辨证与临床客观的量化指标结合,分析其内在联系,为胃癌的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外科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7例。术前对其进行胃癌中医辨证,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后病理指标,CEA、CA724、CA19-9、Ki-67、VEGF、EGFR、 HER-2、p53等指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癌发病率男女比例3.5:1,年龄呈正态分布,51-70岁为高发年龄段。肝气犯胃证、气滞血瘀证及痰湿凝结证为胃癌最常见证型。胃癌最常见术后病理分期为III期。肝气犯胃证与Ki-67高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胃热伤阴证与中分化腺癌高发生率、HER-2基因高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气滞血瘀证与CEA高水平、Ki-67高水平、VEGF基因高表达、p53基因高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痰湿凝结证与印戒细胞癌高发生率、CEA高水平、CA19-9高水平、Ki-67高水平、VEGF基因高表达、HER-2基因高表达、p53基因高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脾胃虚寒证与CA724高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与肿瘤标志物及相关基因表达具有关联性。肝气犯胃证肿瘤增殖迅速,可能对化疗药物治疗更有效,中医方而主要为配合手术及放化疗,减轻毒副反应;胃热伤阴证恶性程度较高,可能对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有效,中医方面要加强抗肿瘤力度,同时不忘扶正;气滞血瘀证恶性程度高,肿瘤增殖迅速,可能对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等靶向治疗有效,中医治疗应最大限度祛除邪实,加强抗肿瘤力度;痰湿凝结证恶性程度最高,肿瘤增殖迅速,复发转移概率高,生存期短,可能对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有效,中医方面应辅以消痰散结的治疗,以抑瘤抗转移;脾胃虚寒证病期偏晚,手术机会小,中医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注重健脾和胃;气血亏虚证可能对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有效,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中医方面应把握好扶正祛邪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