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颅脑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研究严重烧伤应激状态下大鼠脑损害情况,提高对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脑损害的认识,并对该疾病的无创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大小250-300克/只,按随机原则分成7组:对照组及烧伤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组,每组5只。烧伤各组采用改良的walker&Mason标准大鼠烧伤模型制备方法,建立20%深Ⅱ度大鼠烧伤应激模型,即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未麻醉状态下固定大鼠,将脱毛区紧密接触盛装90℃热水的圆底烧瓶的底面15秒,建立大鼠烧伤应激模型。烧伤各组在相应时间点行大鼠颅脑磁共振扫描,观察各组的颅脑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改变情况,MRS主要观测大鼠颅脑双侧额叶及纹状体区Cho/Cr、NAA/Cr比值,DWI主要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扫描完成后立即断头取脑组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切片后用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相应区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统计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烧伤后不同时间各指标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两两比较法,显著水平定义为p<0.05。统计软件采用SPSS version 20.0。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烧伤组大鼠脑组织ADC值(F=1360.21;p<0.01)和NAA/Cr值(F=41.27;p<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ho/Cr值(F=50.68;p<0.01)水平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2.不同烧伤时间之间大鼠脑组织ADC值(F=88.31;p<0.01)存在显著差别,大鼠额叶ADC值水平显著高于纹状体ADC值水平(F=5965.97;p<0.01),大鼠左侧脑组织ADC值水平低于右侧ADC值水平,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3.56;p=0.06)。3.不同烧伤时间之间大鼠脑组NAA/Cr值(F=7.44;p<0.01)存在显著差别,大鼠额叶NAA/Cr值水平显著低于纹状体NAA/Cr值水平(F=13.05;p<0.01),大鼠左侧和右侧脑组织NAA/Cr值水平无显著差别(F=0.21;p=0.65)。4.不同烧伤时间之间大鼠脑组Cho/Cr值(F=8.68;p<0.01)存在显著差别,额叶Cho/Cr值水平显著高于纹状体Cho/Cr值水平(F=95.95;p<0.01)。大鼠右侧脑组织Cho/Cr值水平显著高于左侧水平(F=5.69;p=0.018)。5.HE染色正常组神经细胞形态正常,分布比较均匀,数量多而排列规整,胶质细胞无明显肿胀。烧伤组后6小时组细胞轻度肿胀,边缘欠清晰。随烧伤后时间延长,细胞肿胀逐渐加重,血管周围间隙增大,伤后24小时细胞水肿最明显,水肿以脑组织周边部位改变为著,48小时组细胞肿胀程度逐渐减轻。结论:1.20%TBSA深Ⅱ°烧伤应激大鼠早期出现应激性脑损害,磁共振波谱(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能早期无创发现病变。2.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损害情况存在差异,以伤后18-24小时改变为明显。3.烧伤后大鼠额叶与纹状体的脑损害情况存在差异,部分组织代谢物在左右两侧脑组织间的改变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