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人类学的“整体性研究”视角着手,借助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电影学及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几部代表性的蒙古族题材电影所反映出的特定历史时空下的社会文化事象,如蒙古族传统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家庭婚姻、亲属关系、语言艺术等,进行了大文化视野下的整体性研究,试图挖掘出影片中所涵纳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观感和艺术旨趣,拓展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研究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一研究对于蒙古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论文共分四章,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这一章主要是在对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蒙古族题材电影置于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新的研究视角,点明了论文的研究主旨和意义。
第二章“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文化人类学解析”。本章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草原上的人们》、《成吉思汗》、《东归英雄传》中所体现的牧业生产、牧民生活、敖包相会、那达慕大会、上天崇拜、萨满信仰、婚姻制度、语言习俗及族群认同意识等各类社会文化事象,进行了深入细微的全面解析。
第三章“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对策”。本章在分析蒙古族题材电影自创作以来得与失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提出了今后相应的发展策略,即在充分展现本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走向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第四章为结语。对中国少教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者来说,在今后,需以各民族的历史传统为创作基点,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展现各民族多元的人文特质和价值取向。在中国这一多民族的国度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者而言,需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视野和空间,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引导观众的审美旨趣,并为创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积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