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细菌的固态发酵及硝化菌剂的试验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在污水脱氮过程中,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硝态氮,后者进一步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气态氮。硝化过程是生物脱氮的限制性步骤,其核心是硝化细菌。由于硝化细菌具有严格自养、生长缓慢、对环境因子变化敏感等特性,使其在与异养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极易被系统淘汰,造成水体中硝化菌群十分贫乏。因此通过投加硝化细菌增加系统中硝化细菌的数量,加强硝化过程对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在模拟污水条件下定向驯化高活性硝化污泥的基础上,将高活性硝化污泥作为种子污泥,研究了硝化细菌固态发酵条件,及投加硝化菌剂对硝化系统启动及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研究硝化污泥采用模拟污水方式进行驯化,驯化初期进水氨氮浓度控制在100mg/L左右,经过15d驯化,氨氮去除率达到93.44%,之后进水氨氮浓度由100mg/L提高到150mg/L左右,经过9d驯化(第24d),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7.24%,驯化后期进水氨氮浓度提高到200mg/L左右,再经过10d(第34d)时,出水氨氮去除率达到90.15%,出水氨氮维持在20mg/L以下,系统中氨氮去除率维持在90%以上,整个硝化脱氮系统通过好氧方式进行驯化,共经历37d驯化完成。2.本实验中硝化细菌固态发酵基质采用椰壳和珍珠岩,并研究了椰壳与珍珠岩不同体积比条件下,固态发酵过程中氨氮去除率,发现椰壳与珍珠岩体积比为1:2时,氨氮去除率最高,为89.74%。固态发酵最佳含水量为55%左右,固态发酵硝化活性与初始氨氮浓度、DO、种子污泥接种量呈正相关。3.硝化系统启动初期,接种硝化菌剂可缩短硝化系统启动时间。本研究中,以氨氮去除率80%为准,和未接种硝化菌剂处理相比,接种硝化菌剂后,硝化系统启动所消耗的时间由未接种处理的18d缩短到14d。即和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硝化菌剂后,硝化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22.2%。4.在正常运行的硝化系统中投加硝化菌剂,可促进系统硝化活性。和未接种硝化菌剂的处理相比,接种硝化菌剂后,系统运行前4h,氨氮的去除率提高18%。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是随着企业管理实践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是一种从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上解决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问题的新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管理
休闲渔业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渔业资源(渔村资源、渔业生产资源、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等),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将渔业与休闲娱乐、观赏旅游、
2017年无论对于国内还是国际尿素市场来说,都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国内受国家产业调控、环保和粮食政策影响较大,生产成本偏高,供应量减少。因此,面对国内需求下降、出口萎缩的
综合性野外调查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一,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区域环境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
评价是优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为了让评价有反馈、看得见,真正助推幼儿发展,教师可以尝试用可视化评价作为评价和课程的联结,解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利用思维导图、
由于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浓度的不断增高,现有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脱氮工艺的处理能力已难以满足GB18918-2002中规定的氨氮排放限值,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进一步加重。因此,国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对1997 年1月-2002年11月在NICU住院的719例患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6例感染肺